百词典

《》

时间: 2025-04-27 03:52:12

诗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3:52:12

诗词名称: 静夜思
作者: 〔李白〕
类型: 古诗词

诗歌内容: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生成内容:

原文展示: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白话文翻译:
床前洒下的明亮月光,
让我怀疑是地面上的霜。
我抬头望向明亮的月亮,
低下头来思念我的故乡。

注释:
字词注释:

  • 明月光:明亮的月光。
  • 疑:怀疑。
  • 地上霜:指地面上白色的霜。
  • 举头:抬起头。
  • 低头:低下头。
  • 思:思念。
  • 故乡:指出生或长大的地方。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明显的典故,但“明月”在中国古代诗词中常常象征思念与乡愁,表现了诗人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诗仙”。李白的诗歌以豪放、奔放著称,常常表现个人的情感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静夜思》创作于李白旅途中的某个夜晚,看到明亮的月光,触发了他对故乡的思念。这首诗反映了游子在异乡的孤独与思乡之情。

诗歌鉴赏:
《静夜思》是李白最为人知的作品之一,其四句简单而直接,却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故乡的思念。诗的开头两句通过描绘床前的明亮月光,营造出一种宁静的夜晚氛围,明月的映照让人产生了对故乡的无限遐想。“疑是地上霜”一句中,诗人用怀疑的口吻,将月光与霜相提并论,暗示了他内心的惆怅与不安。接下来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则呈现出一种动静结合的美感,抬头仰望明月,象征着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而低头思索,显现出思乡的沉痛与无奈。这种情感的流露,既有对自然的热爱,更有对故乡的深切怀念,正是李白诗歌情感的核心所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床前明月光”:描绘一个静谧的夜晚,床前的明月光照亮了整个空间。
  • “疑是地上霜”:诗人眼前的景象让他产生了误会,月光明亮到让他联想到霜,反映出一种孤独的情感。
  • “举头望明月”:诗人抬头仰望,表现出他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 “低头思故乡”:低下头来,思念故乡,表现出对家乡的深切怀念。

修辞手法:

  • 比喻:“疑是地上霜”将月光比作霜,增添了诗的意境。
  • 对仗:“举头、低头”形成明显的对比,表现出诗人的内心活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游子在异乡对故乡的思念,反映了人们普遍存在的乡愁情感,具有强烈的共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明月:象征着美好、思念和团圆。
  • 床前:突显孤独与静谧的环境。
  • 故乡:象征着温暖、归属和亲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疑是地上霜”意味着什么?
    A. 诗人对霜的怀疑
    B. 诗人对月光的误解
    C. 诗人对夜晚的感受
    D. 诗人对故乡的思念

  2. 诗中抬头和低头分别代表什么?
    A. 美好与痛苦
    B. 过去与未来
    C. 向往与思念
    D. 快乐与悲伤

答案:1. B 2.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同样表达了思乡之情。
  •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展现兄弟之间的思念。

诗词对比:
李白的《静夜思》和杜甫的《月夜忆舍弟》都表现了游子的思乡情,但李白更注重个人情感的直接表达,而杜甫则通过对兄弟的思念体现社会关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李白传》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查询

浣溪沙·荷九首 其六 浣溪沙 题雷峰塔经卷 浣溪沙三首·叠得江枫来札,檃括其中情事,漫拈小调报之 浣溪沙 .黔灵山 浣溪沙 浣溪沙 浣溪沙(次权中韵) 浣溪沙 杨花 浣溪沙 浣溪沙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广字头的字 揭债还债 拘紧 包含诂的词语有哪些 一字旁的字 天奇地怪 鸾飘凤泊 素木床 京样 赤字旁的字 仰面唾天 惊心破胆 草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子字旁的字 酒泉 首字旁的字 国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桃李门墙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