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1:36: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1:36:25
齐天乐 于山谒戚公祠
作者:卢前 〔近代〕
当门野意晴空阔,
神龛羽旗低护。
纪效新书,莅戎要略,
犹见登坛风度。
亲裁奏疏。
便无敌名闻,
义乌初聚。
阵出龙山,
果然一战使倭惧。
榕城羁旅劫后,
叹亭留醉石,
吴客空慕。
饮至何年,
白云在望,
春满婆娑双树。
歌传道路。
愿觅个封侯,
壮怀如故。
誓海盟心,
莫忘元敬语。
在庙门前,野外的景色十分开阔,
神龛和羽旗低垂保护着这里。
纪效新书中记录了战争的要略,
仍能看到他当年登坛的风采。
亲自撰写奏疏,
虽然没有敌人的名声显赫,
义乌刚开始聚集。
军队从龙山出发,
果然在战斗中让倭贼感到恐惧。
在榕城这儿,旅途艰辛过后,
我叹息亭子旁醉酒留下的石碑,
吴地的客人空自怀念。
饮酒到何时,
白云在望,
春意盎然,婆娑的双树在摇曳。
歌曲在道路上流传。
我希望能找到封侯之位,
豪情壮志依旧。
誓言同海相盟,
不要忘记元敬的教诲。
作者介绍:卢前,近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多反映了历史和英雄主义的主题,擅长运用古典诗词的形式表达个人情感和对历史人物的敬仰。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对戚继光的缅怀之际,表达了对这位抗倭英雄的敬仰,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历史的思考与对英雄气概的追求。
《齐天乐 于山谒戚公祠》以其深邃的历史感和对英雄人物的崇敬,展现了诗人对戚继光的敬仰与怀念。诗开头描绘了一个开阔的自然景象,给人以宽广的视觉感受,而接下来的描写则引入了历史的回顾,展示了戚继光在抗击倭贼中的英勇表现。
诗中通过对“神龛羽旗”的描写,创造了一个神圣而庄严的氛围,烘托出对戚公的崇敬之情。尤其是在提到“阵出龙山,果然一战使倭惧”时,诗人将历史事件与个人情感紧密结合,体现了对民族英雄的深切怀念。
而“饮至何年,白云在望,春满婆娑双树”则展现了诗人的人生哲学,面对历史与现实,他似乎在追问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意义。他渴望能够“觅个封侯”,体现了一种对理想与壮志未酬的感慨。
整首诗在情感上层层递进,既有对历史的回顾,也有对未来的思考,呈现出一种厚重而深远的文化底蕴。通过细腻的描写与丰富的意象,诗歌不仅仅是对戚继光的缅怀,更是对民族精神的传承与弘扬。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对戚继光的缅怀与敬仰,表达了对英雄精神的赞美,以及对历史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期待,展现了爱国情怀与壮志未酬的感慨。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义乌”指的是?
A. 一种花
B. 地名
C. 一种动物
“阵出龙山”中的“龙山”指的是?
A. 一位将军
B. 一座山脉
C. 一种兵器
诗中表达的主要情感是什么?
A. 悲伤
B. 崇敬与怀念
C. 幽默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通过以上分析与学习,希望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齐天乐 于山谒戚公祠》这首诗的深层内涵与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