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8:50: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8:50:08
旧雨新更寒,昼歇夜复陨。
我行十日泥,屦迹故未泯。
吟声正酸苦,已似琴促轸。
更遭雪作祟,不由弦不紧。
与公无诗债,何得便见窘?
半生领盛名,一面辱倾囷。
眼底过浮云,谁见柳下悯?
觅句许奇阴,有底恼肝肾。
开怀爱我多,落笔为渠尽。
独怜禾头湿,可叹不可哂。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寒冷的冬季中,遭遇恶劣天气和个人困境的感受。作者感觉到旧雨带来的寒冷,新雨又使得天气更加阴冷,白天休息了,夜晚又开始下雨。我在泥泞中行走了十天,鞋子留下的脚印还未消失。吟唱的声音正如琴弦紧绷,充满了酸苦的感觉。更不巧的是,雪又来了,使得一切更加艰难。我与朋友之间并没有诗债,为什么会感到如此窘迫?我半生享有盛名,却也带来了羞辱与困扰。眼前的浮云飘过,谁又能看到在柳树下对我心怀怜悯的人?我想寻求一些奇特的句子,却令我心烦意乱。虽然我开怀的心愿很多,但写下的诗句却无法满足他人。唯独怜惜那被雨水浸湿的禾苗,既可叹息又不忍嘲笑。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天池,南宋著名诗人。他以清新、自然、质朴的诗风著称,尤其擅长描写自然景物和生活琐事。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冬天,反映了作者在寒冷、潮湿的天气中行走的艰辛,以及内心的孤独与焦虑。诗人在面临个人困扰时,显得颇为无奈,表达了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这首诗通过对恶劣天气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苦闷与孤独。开篇的“旧雨新更寒”,便设定了整个诗的基调,寒冷的天气不仅是自然环境的反映,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映射。接下来的描写则通过“我行十日泥”凸显了旅途的艰辛,诗人感受到的是身心的疲惫与无奈。
“吟声正酸苦,已似琴促轸”中的比喻,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创作时的心境。“更遭雪作祟”,则进一步加重了困境,让诗人感到无从应对。诗中的“与公无诗债,何得便见窘”揭示了诗人与朋友之间的关系,尽管没有负担,却因自身的处境而感到窘迫。
整首诗在描写个人困境的同时,也在探讨名声与内心的矛盾。“半生领盛名,一面辱倾囷”,道出了诗人在成就与困扰之间的挣扎。而结尾的“独怜禾头湿,可叹不可哂”则在悲伤中透着一丝温情,表现了对生命的怜惜与对自然的感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揭示了诗人在寒冷、艰难的环境下,面对名声与个人内心的矛盾,以及对生命的深刻反思。诗人通过对自然的描绘,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慨与对人际关系的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我行十日泥”,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轻松愉快
B. 疲惫无奈
C. 充满希望
D. 兴致勃勃
诗中“与公无诗债”指的是什么?
A. 没有负担
B. 有责任
C. 轻松快乐
D. 互相欣赏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杨万里与陶渊明的诗歌都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个人内心的探索,但杨万里更多地表达了个人在现实困境中的无奈,而陶渊明则更趋向于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