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5:53: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5:53:20
天香 雨中牡丹
作者:张伯驹 〔近代〕
酣酒眠醒,试汤浴罢,扶时欲起犹困。
翠幕堆烟,红潮卷浪,晓看隔帘痕晕。
楼台锦绣,渲染似谁家画本。
珠汗脂香逐队,吴宫演成图阵。
轻梳柳丝未整,总难绾廿番风信。
怕到午晴天气,露华飘尽。
便是春回有准。
可忍使倾城对衰鬓。
一曲闻铃,歌来也恨。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醉酒后醒来、试洗澡后仍然困倦的场景。窗帘隔着晨光,烟雾缭绕,映出红色的牡丹花。楼台的繁华如同某家名画般绚丽。随着珠汗和脂香交错,吴宫的舞乐如同阵列。轻轻梳理未整的柳丝,心中却难以理清那多次的风信。害怕午后的晴天会使露珠消散,春天的景象似乎也变得不那么确定。难忍美丽的倾城之态却对着衰老的鬓发感到无奈。听到铃声响起,歌声中带着无尽的哀怨。
张伯驹(1899年-1980年),字仲华,号石屋,近现代著名书画家、诗人。他的作品常常融合书法、绘画与诗词,风格独特,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该诗创作于张伯驹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及对女性美的追忆中,反映出他对春天、青春的渴望与对衰老的无奈。
《天香 雨中牡丹》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与对时间流逝的慨叹。诗中通过对酒醉后醒来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朦胧而又真实的氛围,仿佛读者跟随诗人一起经历那段醉酒后的清晨。诗人用“翠幕堆烟”与“红潮卷浪”的比喻,巧妙地描绘了窗外的美景,增添了诗的层次感。
在诗中,我们看到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无奈并存。一方面,诗人沉醉于那“珠汗脂香”的美好,另一方面,却又为“可忍使倾城对衰鬓”感到痛心,表现出对青春易逝的无奈与感伤。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一个美丽而又脆弱的世界,让人感受到一种强烈的情感共鸣。
酣酒眠醒,试汤浴罢,扶时欲起犹困。
描绘酒醉后醒来的困倦状态,表达了对闲适生活的享受。
翠幕堆烟,红潮卷浪,晓看隔帘痕晕。
通过自然景象描绘,表现出清晨的美丽与迷醉。
楼台锦绣,渲染似谁家画本。
比喻楼台的美丽如同名画,进一步渲染出诗人的审美情趣。
珠汗脂香逐队,吴宫演成图阵。
描述女子的美丽及其舞乐的场景,表现出诗人对美的向往。
轻梳柳丝未整,总难绾廿番风信。
诗人自述心情复杂,难以整理思绪。
怕到午晴天气,露华飘尽。
预示着青春的易逝与美好的消散。
便是春回有准。
即使春天再来,也难以回到往昔的美好。
可忍使倾城对衰鬓。
诗人对衰老的无奈与痛心。
一曲闻铃,歌来也恨。
最后以音乐结尾,表达对过往美好事物的哀叹。
整首诗以春天的美丽与青春的易逝为主题,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对时光流逝的无奈,营造出一种充满感伤的情感基调。
诗中的“翠幕堆烟”指的是什么?
A. 翠绿的山
B. 窗帘的烟雾
C. 翠绿色的水
答案:B
“珠汗脂香”描绘的是谁的状态?
A. 诗人的
B. 美丽女子的
C. 朋友的
答案:B
诗中提到的“可忍使倾城对衰鬓”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美好的期盼
B. 对衰老的无奈
C. 对生活的热爱
答案:B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张伯驹的《天香 雨中牡丹》更倾向于描绘外在的美与内心的感伤,而李清照则更多聚焦于个人的情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