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黄钟乐·铜鼓。己卯,一九三九年》

时间: 2025-05-07 09:49:25

诗句

苔花清涩怒蛙喑。

横海登坛谁在,珠薏恨难任。

分付马流人惜取,金钗敲唱武溪深。

铜柱而今都陆沈。

愁绝鼓鼙声死,天地久萧森。

呼起云雷寒碧动,夔龙醒也夜沈吟。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9:49:25

原文展示:

黄钟乐·铜鼓

苔花清涩怒蛙喑。
横海登坛谁在,珠薏恨难任。
分付马流人惜取,金钗敲唱武溪深。
铜柱而今都陆沈。
愁绝鼓鼙声死,天地久萧森。
呼起云雷寒碧动,夔龙醒也夜沈吟。


白话文翻译:

苔藓上的花朵清新而娇嫩,蛙声低沉而无力。
谁在海边登上高坛,珠子和薏米的恨意无法承受。
嘱咐马流的人要珍惜,金钗敲击着武溪的深处。
如今铜柱都已沉没入陆地。
愁苦使得鼓声和战鼓都已消亡,天地间长久地萧条寂静。
呼唤云雷,寒冷的碧空在动荡,夔龙也在夜里低吟。


注释:

  • 苔花:指长在石头或土壤上的苔藓,象征清新和生命力。
  • 怒蛙:指叫声响亮的青蛙,可能暗示环境的喧闹或混乱。
  • 珠薏:指珠子和薏米,象征着珍贵和难以承受的情感。
  • 金钗:古代女子的装饰,象征美丽与婚姻。
  • 铜柱:可能是指古代铸造的铜器,象征着过去的辉煌。
  • 鼙声:战鼓的声音,象征战争或斗争。
  • 夔龙:传说中的神兽,象征着力量和气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咏雩,近代诗人,生于动荡的年代,其诗风受传统文化影响,常以自然景象寄托个人情感。黄咏雩的作品多具有深刻的社会背景与历史感。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1939年,正值抗日战争时期,诗人借古诗表达对国家动荡的忧虑及对过往繁华的怀念。诗中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反映出时代的悲哀和个人的无奈。


诗歌鉴赏:

《黄钟乐·铜鼓》是一首情感丰富、意象深邃的诗作。开头以“苔花清涩怒蛙喑”引入,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显荒凉的氛围,鲜活的苔花与沉闷的蛙声形成鲜明对比,暗示着自然之美与现实之苦的冲突。接下来的“横海登坛谁在,珠薏恨难任”则进一步深化了对失去的感慨,诗人似乎在追忆往昔的辉煌,却又因对现状的无奈而感到痛苦。

在中段“分付马流人惜取,金钗敲唱武溪深”中,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呈现出一种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怀念,金钗的敲击声仿佛在诉说着过往故事。结尾部分“愁绝鼓鼙声死,天地久萧森”则是情感的高潮,愁苦的情绪通过“鼓鼙声死”这一强烈的意象,表达了对战争带来的破坏与失落的深刻感受。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与情感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对社会的深刻思考,令人感受到一种沉重的历史感和对未来的迷茫。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苔花清涩怒蛙喑:描绘了一种宁静而又略显忧伤的自然景象,苔花的清新与蛙声的低沉形成对比,象征内心的矛盾。
  2. 横海登坛谁在:暗示了历史的变迁,曾经的辉煌已无人问津。
  3. 珠薏恨难任: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无奈,情感复杂。
  4. 分付马流人惜取:劝诫他人珍惜现有的美好,但内心的无奈与焦灼依然存在。
  5. 金钗敲唱武溪深:通过金钗的敲击声,传达出一种对过往的怀念。
  6. 铜柱而今都陆沈:铜柱的沉没象征着过去的辉煌已不复存在。
  7. 愁绝鼓鼙声死:鼓声的消亡象征着战争的结束,也暗示着一种无奈与失落。
  8. 天地久萧森:表达了对环境的感叹,暗示着长久的萧条。
  9. 呼起云雷寒碧动:象征着希望的呼唤,渴望改变现状。
  10. 夔龙醒也夜沈吟:夔龙的醒来暗示着力量的回归,夜的低吟则是对未来的期待与不安。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自然景象比喻内心的情感,如“苔花”与“怒蛙”的对比。
  • 拟人:将自然元素赋予人类情感,增强诗的表现力。
  • 对仗:诗句的结构对称,增强了音韵的和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国家动荡的忧虑,对过去美好生活的追忆,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对未来的渴望与期待,情感深邃而复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苔花:象征生命的脆弱与美好。
  • 怒蛙:暗示环境的混乱与喧嚣。
  • 金钗:象征美丽与珍贵的回忆。
  • 铜柱:代表历史的沉浮与辉煌的消逝。
  • 鼓鼙:象征战争的声音与斗争的消亡。
  • 夔龙:象征力量与希望的回归。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苔花”象征什么? A. 生命的脆弱
    B. 战争的残酷
    C. 国家繁荣

  2. “愁绝鼓鼙声死”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对未来的希望
    B. 对过去的怀念
    C. 对战争的痛苦

  3. 诗中提到的“夔龙”象征什么? A. 力量与希望
    B. 绝望与沉沦
    C. 美丽与珍贵

答案:

  1. A
  2. C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同样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孤独的情感。
  • 《春望》(杜甫):反映了战乱中的忧国忧民之情。

诗词对比:

  • 《黄钟乐·铜鼓》与《春望》:两首诗均反映了对国家动荡的感慨,但《黄钟乐·铜鼓》更多地通过自然景象表现情感,而《春望》则侧重于直面现实的悲痛。

参考资料:

  • 《古诗词鉴赏》
  • 《中国现代诗歌史》
  • 《诗词的意象与情感》

通过以上分析与学习,能够更好地理解《黄钟乐·铜鼓》这首诗的深刻内涵与艺术魅力。

相关查询

宜阳别元明用觞字韵 次韵游景叔闻洮河捷报寄诸将四首 次韵几复和答所寄 胜业寺悦亭 自咸平至太康鞍马间得十小诗寄怀晏叔原并问 一夕风雨花药都尽唯有豨莶一丛濯濯得意戏题 次韵感春五首 禅句二首 次韵答曹子方杂言 观王主簿家酴醾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后车之戒 天下第一 杀杀 录制 丿字旁的字 棋声 歹字旁的字 几字旁的字 死生契阔 一枝自足 蹇步 出手 陌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隶字旁的字 悬旌万里 米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