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23:56: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23:56:46
白马篇
作者: 曹植 〔魏晋〕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
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
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
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
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
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
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
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
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白马装饰着金色的缰绳,飞奔向西北方向。
我问这是谁家的儿子,是幽并的游侠吗?
他年少时离开乡邑,名声已传至沙漠。
他曾经把持良弓,箭矢多么不齐。
拉弦射破敌人的左翼,右手发箭如摧月。
抬手接住飞跃的猱猴,俯身散开马蹄。
他的机巧超过猴猿,勇猛如豹和龙。
边城常有警报,敌骑频繁迁移。
从北方送来的文书,急忙骑马登上高堤。
他长驱直入匈奴,左顾右盼敌人的鲜卑。
在刀锋之上舍弃生命,性命又如何能够挂怀?
父母尚且不顾,何况是妻子呢!
名册上登记的是壮士的名字,不能顾及个人私情。
为了国家的危难捐躯,视死如归!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本诗体现了游侠的精神,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豪杰的崇拜。游侠在古代被视为侠义精神的代表,强调了忠诚与牺牲。
作者介绍
曹植(192年-232年),字子建,曹操之子,著名的文学家和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尤其擅长五言诗和古体诗。
创作背景
《白马篇》是曹植在动荡的魏晋时期创作的一首诗,反映了他对国家的忧虑与对个人命运的思考,表现出一种豪情壮志和对生命的深刻理解。
《白马篇》通过描写一位骑白马的游侠,展现了他英俊潇洒的形象与豪情壮志。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例如“白马”、“金羁”等,象征着游侠的高贵与勇敢。诗人通过对游侠的描写,表达了对国家和家族的责任感,以及面对生死的无畏态度。
这首诗的情感基调十分激昂,反映了作者对国家危难的关切。曹植在诗中提出了“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的疑问,令人感受到他对生命的思考与对牺牲精神的追求。通过对游侠形象的塑造,诗人展现了个人的豪情与对理想的追求,表现出一种对家国的忠诚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表现了对国家的忠诚和对个人命运的思考,强调了在国家危难时刻,个人应当勇于牺牲的精神。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白马篇》的作者是?
A. 曹操
B. 曹植
C. 王羲之
D. 司马迁
诗中提到的“白马”象征什么?
A. 财富
B. 英俊勇敢
C. 悲伤
D. 战争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这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生命的珍惜
B. 对荣华富贵的追求
C. 对国家的忠诚与牺牲精神
D. 对爱情的渴望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白马篇》与李白的《将进酒》都表现了豪情壮志,但曹植更强调个人的牺牲与责任,而李白则表达了对人生的洒脱与豪放。
希望这些内容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白马篇》及其诗意!
驾驭着白马向西北驰去,马上佩带着金色的马具。有人问他是谁家的孩子,边塞的好男儿游侠骑士。 年纪轻轻就离别了家乡,到边塞显身手建立功勋。楛木箭和强弓从不离身,下苦功练就了一身武艺。 拉开弓如满月左右射击,一箭箭中靶心不差毫厘。飞骑射裂了箭靶“月支”,转身又射碎箭靶“马蹄”。 他灵巧敏捷赛过猿猴,又勇猛轻疾如同豹螭。听说国家边境军情紧急,侵略者一次又一次进犯内地。 告急信从北方频频传来,游侠儿催战马跃上高堤。随大军平匈奴直捣敌巢,再回师扫鲜卑驱逐敌骑。 上战场面对着刀山剑树,从不将安和危放在心里。连父母也不能孝顺服侍,更不能顾念那儿女妻子。 名和姓既列上战士名册,早已经忘掉了个人私利。为国家解危难奋勇献身,看死亡就好像回归故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