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南乡子 至元六年九月十四日,李重山宪副寿》

时间: 2025-05-09 02:54:55

诗句

风宪至山南,遂大宴合乐。

重山号梅庭主人,所居官舍,即旧水犀亭,久桂宇散秋香。

咫尺梅庭十月阳。

红叶黄花风致好,华堂。

不比寻常进寿觞。

褒诏烂龙光。

百丈苍官□丈霜。

信是天恩宽似海,徜徉。

就趁笙歌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2:54:55

原文展示:

南乡子 至元六年九月十四日,李重山宪副寿
风宪至山南,遂大宴合乐。
重山号梅庭主人,所居官舍,即旧水犀亭,久桂宇散秋香。
咫尺梅庭十月阳。
红叶黄花风致好,华堂。
不比寻常进寿觞。
褒诏烂龙光。
百丈苍官丈霜。
信是天恩宽似海,徜徉。
就趁笙歌。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的意思是:
风吹拂着山南的景色,因而举行了盛大的宴会,欢声笑语不断。
重山被称为梅庭的主人,他居住的官舍就是昔日的水犀亭,久违的桂花香气在秋天飘散。
梅庭近在咫尺,十月的阳光温暖而明媚。
红叶和黄花在风中显得格外美丽,华丽的堂屋里气氛更是不同寻常,举杯祝寿的盛况更是非同一般。
褒奖的光辉如同烂漫的龙,百丈的苍天如同霜降的气息。
真正是天恩浩大,宽广如海,尽情地徜徉于此时此刻。
趁着笙歌的美好时光,尽情享受吧。

注释:

  • 宪副:指李重山为官职的称号。
  • 梅庭:重山的居所名,象征着高雅和清幽。
  • 水犀亭:历史悠久的亭子,象征着文化积淀。
  • 久桂宇:指桂花香气弥漫已久,营造出秋天的氛围。
  • 褒诏:指对有功之人的表彰,象征着荣光。
  • 徜徉:意指悠闲自在地游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重山,元代著名词人,以其清丽婉约的风格闻名。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怀,善于表达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这首词作于元代六年九月十四日,是为李重山的寿宴而作,体现出对友人深厚的情谊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诗中充满了秋天的气息和对生活的热爱,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安定与繁荣。

诗歌鉴赏:

这首《南乡子》展现了李重山对生活的深刻感悟与对友谊的珍视。词的开头以“风宪至山南”引入,生动描绘了自然与人文的交融,宴会的愉悦氛围跃然纸上。诗人把自己的居所称为“梅庭”,不仅仅是地理的标识,更是一种心灵的寄托,寄寓着他对清雅生活的向往。

接下来,诗中将“久桂宇散秋香”的意象与时节结合,营造出一种温馨的秋日氛围,仿佛可以嗅到桂花的芬芳,感受到阳光的温暖。红叶与黄花在风中摇曳,象征着生命的美好与短暂,令人感慨万千。尤其是“华堂,不比寻常进寿觞”,不仅表明宴会的隆重,更暗示了人与人之间的深厚情谊。

整首词中,李重山通过对酒宴的描绘,传达了对生活的热爱与享受,字里行间流露出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同时也隐喻了对人生的思考,表现出一种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最后“信是天恩宽似海,徜徉”一句,更是将这种情感推向高潮,展现出诗人对命运的感恩与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风宪至山南:自然环境的描写,引入宴会的背景。
    2. 遂大宴合乐:宴会的欢乐气氛,体现出人际关系的亲密。
    3. 重山号梅庭主人:自我介绍,表明身份,营造出高雅的氛围。
    4. 久桂宇散秋香:描绘秋日的桂花香,增强了诗的感官体验。
    5. 咫尺梅庭十月阳:近距离的美好体验,表现了诗人的细腻观察。
    6. 红叶黄花风致好:对自然美景的赞美,象征生命的多彩。
    7. 华堂。不比寻常进寿觞:宴会的隆重,强调友谊的重要性。
    8. 褒诏烂龙光:褒奖的光辉,如同龙一般璀璨,象征荣耀。
    9. 百丈苍官丈霜:宇宙的浩瀚与生命的脆弱形成对比。
    10. 信是天恩宽似海:对命运的感恩,表现出乐观的生活态度。
    11. 徜徉。就趁笙歌:享受当下的美好,体现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信是天恩宽似海”,用海洋的宽广形容天恩的深厚。
    • 对仗:如“红叶黄花”,形成美感。
    • 意象:如“梅庭”、“桂宇”,营造出清幽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词通过对宴会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友谊的珍视,传达出一种乐观的生活态度,体现了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感悟。

意象分析:

  • 梅庭:象征高雅与清幽的生活状态。
  • 桂花:象征美好与芬芳,代表着秋天的成熟与丰收。
  • 红叶与黄花:象征生命的多彩与短暂,体现自然的美丽。
  • 笙歌:象征欢乐的氛围,暗示着享受生活的态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梅庭”是指什么?
    A. 一座山 B. 一个居所 C. 一种花

  2. “久桂宇散秋香”中的“秋香”是指哪种花的香气?
    A. 桃花 B. 桂花 C. 梅花

  3.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生活态度?
    A. 悲观 B. 乐观 C. 忧伤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辛弃疾的《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同样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感。
  • 苏轼的《水调歌头》: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与人生感悟。

诗词对比
李重山与辛弃疾同为词人,前者侧重于描绘自然与生活的温暖,后者则更多地表达了豪情与壮志。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但都反映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人际关系的重视。

参考资料:

  • 《元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词典》
  • 《李重山研究》

相关诗句

相关查询

杂咏一百首·庞公 戏效屏山书斋十咏 其五 八和 目眚 次竹溪所和薛明府镜中我诗三首 村居即事六言十首 后九首 陈佐藏之温陵 答林逮贽卷因以送行 寄左次魏二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斤字旁的字 纯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描写天气的四字词语大全_丰富天气表达的词汇 菊的繁体字怎么写?菊字繁体书写技巧与笔画顺序详解 包含景的成语 夕阳古道 肌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区宇一清 兄开头的成语 群雌粥粥 又字旁的字 聊以卒岁 土字加一笔常用字汇总_土字加笔画的汉字详解 监子 户字头的字 乌私 拼音zi的汉字汇总_zi的常用字详解 包含碌的成语 厄字旁的字 宏量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