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历溪书事五首 其一 弊帚》

时间: 2025-05-07 02:14:20

诗句

剥落一弊帚,自持扫休庵。

老随筋力至,此外了非堪。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2:14:20

原文展示:

剥落一弊帚,自持扫休庵。
老随筋力至,此外了非堪。

白话文翻译:

这把破旧的扫帚已经剥落了,我自己拿着它来打理这个休闲的庵堂。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力量也逐渐减弱,除此之外,我真的难以胜任其他的事情。

注释:

  • 弊帚:破旧的扫帚,指不再光鲜的工具,象征着老旧和无奈。
  • 自持:自己拿着,表示主动。
  • 扫休庵:打理自己的庵堂,休庵指一个安静的地方,可能是隐居或修身养性的地方。
  • 老随筋力至:年纪大了,身体的力量也随之衰退。
  • 了非堪:除了这些事情,我确实再也做不了其他的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揭祐民是元代的一位诗人,生于动荡的时代,其作品常表现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人生态度的反思。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用平易的语言传达深刻的情感。

创作背景:诗作形成于一个隐逸的生活状态中,反映了诗人对自身境遇的思考,以及对老年生活的无奈与接受。在元代,社会动乱,许多人选择隐居避世,这种背景也影响了揭祐民的创作。

诗歌鉴赏:

《历溪书事五首 其一 弊帚》通过一把破旧的扫帚,展现了诗人面对老年生活的淡然与自省。开头一句“剥落一弊帚”,简单却富含深意,象征着岁月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诗人自持扫帚,说明他并不因境遇的困窘而感到羞愧,反而以这把扫帚表达出一种安然的态度。这种对生活的接受和对自我的认知,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理解。

“老随筋力至”,在这里,诗人直面衰老带来的生理限制,强调了老年带来的无奈与局限,表现出一种对身体的无力感。最后一句“此外了非堪”则是对自身能力的清晰认知,暗示着诗人对于生命现实的清醒态度。他承认自己在身体和能力上的衰退,但并没有因此而感到悲观,反而选择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这种从容和淡定,恰恰是诗中最为动人的情感所在。

整首诗虽短小,却蕴含了许多哲理,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尤其是对于老年生活的自省与接受,体现了人生的真实与智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剥落一弊帚:开篇点明主题,借用破旧扫帚象征生活的艰辛与无奈。
  2. 自持扫休庵:强调诗人对生活的主动把控,表明他选择面对自己的生活状态。
  3. 老随筋力至:直接说明身体的衰退,带出对老年无力感的自我认知。
  4. 此外了非堪:表明除了扫帚与庵堂,自己已经无法再做其他事情,反映内心的接受。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扫帚比作生活的工具,传达出对生活的感悟。
  • 对比:年轻时的力量与老年时的无力形成鲜明对比,增强情感的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老年生活的接受与反思,表现了一种淡然的生活态度,提醒人们珍惜当下,面对生活的无常。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弊帚:象征着衰老与无奈,同时也代表了诗人对生活的坚守。
  • 休庵:隐喻内心的平静与对自然的向往,体现出一种闲适的生活态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弊帚”象征什么?

    • A. 年轻
    • B. 生活的困境
    • C. 财富
  2. 诗人如何看待自己的老年生活?

    • A. 感到悲伤
    • B. 自我接受
    • C. 想要改变
  3. “老随筋力至”这句的意思是?

    • A. 年纪大了,力量增强
    • B. 年纪大了,力量减弱
    • C. 年纪大了,心态改变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同样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接受。
  • 李白的《将进酒》,反映出对人生短暂的思考。

诗词对比

  • 对比揭祐民的《弊帚》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两者都表现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但揭的作品更为直接地面对老年与无奈,而陶的则强调对自然的热爱与返璞归真的理想。

参考资料:

  1. 《元代诗词选》
  2.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3. 《陶渊明与隐逸文化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夜绪 潄玉斋前杂卉皆龙图王至之所植各赋一章凡得 郑天休舍人言中丞晏尚书西园见忆 遣吏视诸公茔树回有感·文正王丞相 冒雪马上作 冯家溪二首 光禄叶大卿哀词 哀江南 过朱亥墓 读史 其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絶佳 飠字旁的字 克字旁的字 目摄 豸字旁的字 芦笋 彐字旁的字 柳媚花明 洁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求福禳灾 斫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戎卒 立字旁的字 领海 鼓噪而进 酒浇块垒 础泣而雨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