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20:26: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20:26:55
溪桃二月逗残红,
唤醒寻春到倦翁。
骑马度桥观日瀑,
支筇转岭听松风。
才通麦气兼花气,
政想农功比吏功。
安得细民如庶物,
离离生意满西东。
在二月的溪边,桃花依旧绽放着余红,
唤醒了那位寻春而来的疲倦老翁。
他骑马跨过桥,观赏着阳光下的瀑布,
用拐杖在山岭间行走,聆听着松树的风声。
刚刚感受到麦子的气息和花香,
心里想着农事的成就比官吏的功劳更重要。
怎么能让平民百姓像普通事物一样,
在这片土地上,生意兴隆,生机勃勃,满溢东西两方呢?
揭祐民,元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作品多涉及自然与人文,风格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物寄托对人生的思考。
《二月游禅林寺》创作于春季,诗人游玩于禅林寺,感受到自然的美丽与生命的气息,同时对农民的辛劳与官吏的功劳进行思考,表达了对平民百姓生存状态的关注。
这首诗通过描绘二月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生活的关注与对官僚体制的批判。开篇描绘了溪边桃花的美丽,唤醒了寻春的老翁,展现了春天的生机。接着,诗人骑马度过小桥,观赏日照下的瀑布,感受自然的壮丽。转而用拐杖行走在山岭间,聆听松风,带有一丝宁静和思考。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将目光转向农田,感受到麦子的气息与花香交织的美好,反思农功的重要性,认为农民的辛劳应当受到更多的重视。他希望百姓能够像自然界中的万物一样,生生不息,充满生气。这种对平民的关注与对社会公平的呼唤,反映了诗人的人道主义情怀。
整首诗由自然景色引入,逐渐深入思考,层次分明,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在欣赏大自然的同时,心系民生的深刻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及对社会公正的追求,强调农民的重要性,反映了对平民生活的深切关怀。诗人希望每一个普通人都能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过上充实而富裕的生活。
选择题:诗人通过什么方式唤醒了倦翁?
A. 海浪
B. 桃花
C. 瀑布
D. 竹林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安得细民如__”表达了诗人对平民百姓的关心。
判断题: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官吏的赞美。(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