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10:23: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10:23:52
长芦禅刹昔经过,
十载重游素发多。
南去宦情聊尔耳,
西来师意竟如何。
千灯不绝开堂盛,
一苇常存济世多。
我久途穷仗佛力,
剩书内叶弭风波。
长芦寺曾经我路过,
十年后再来,白发已多。
南方的仕途情感不过如此,
西方的师道究竟如何呢?
千盏灯光不断,殿堂热闹非凡,
一根浮萍常存,济世的愿望依旧。
我在漫长的旅途上,依赖佛的庇护,
留下书信,想要平息内心的波动。
长芦寺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寺庙,代表了佛教文化的深厚底蕴。此诗反映了作者在经历了十年的岁月后重回故地,感慨人生的无常与变化。诗中涉及的“宦情”与“师意”对比,体现了个人追求与精神寄托的两难。
姜仲谦,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多反映自然景观和个人情感,充满哲理思考。
此诗作于作者重游长芦寺之际,十年的时间让他思考了人生的意义及内心的追求,表达了对佛教的信仰和对世事的思索。
《长芦寺》表现出作者在十年后重游寺庙的感慨,诗中流露出浓厚的佛教情怀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开篇提到“长芦禅刹”,即刻引导读者进入一种宁静的氛围,长芦寺作为一个禅宗道场,象征着精神的归宿。随着时间的推移,作者的“素发多”不仅是身体的变化,更是经历的沉淀。
接下来的两句“南去宦情聊尔耳,西来师意竟如何”,以对比的手法,抒发了对仕途的淡然与对师道的困惑,显示出一种对世俗与精神追求的双重思考。“千灯不绝开堂盛”描绘了庙宇的繁华与信仰的盛行,展现出一种希望与安慰。
最后两句“我久途穷仗佛力,剩书内叶弭风波”则将个人的精神寄托与现实的困境结合,表达了在漫长人生旅途中的无奈与恳求。整体来看,诗歌以简练的语言,深刻的意境,展现了个人在世俗与信仰之间的挣扎与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的主题围绕着个人在仕途与精神信仰之间的抉择,表达了对佛教信仰的依赖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整体基调是平和而富有哲理,反映出诗人对生命的思考与内心的追求。
诗中提到的寺庙名是什么?
作者在诗中表达了对什么的思考?
诗中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与王维的《庐山谣》相比,姜仲谦的《长芦寺》更注重内心的修行与思考,而王维则更多描绘自然之美与人生哲理。两者在情感表达与意象构建上各具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