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8:37: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8:37:07
作者: 邓嘉缜 〔近代〕
类型: 古诗词
猗猗陌上桑如幄,饶他晓露轻濡。
使君且莫觑罗敷。
红罗裙子,不分系明珠。
燕子归来春正好,绿阴何处提壶。
丝丝烟柳要人扶。
斜阳影里,飞絮满平芜。
在陌上生长的桑树如同华丽的帐篷,露珠轻轻地沾湿了它。
使君,您不要再盯着罗敷那样的女子了。
她那红色的裙子,虽然不如明珠那般璀璨。
燕子已经归来,春天正是美好的时节,绿荫下你要去哪里提壶呢?
那轻烟般的柳条需要人来扶持。
在斜阳的影子里,飞舞的絮状物满是平坦的田野。
“罗敷”来自《西华山》中的传说,象征着绝世的美丽。在古代诗词中常用来比喻美人,诗人提到“使君且莫觑罗敷”意在劝诫对方不要过于沉迷于表面的美丽,而应关注生活的真实。
作者介绍:邓嘉缜(1862-1940),近代诗人,擅长古典诗词,作品多表现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社会动荡的年代,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眷恋与对生活的思考,展现了他对人情世故的敏锐洞察。
《临江仙 其二》以优美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美丽的生活画面。诗的开头描绘了桑树和晨露,营造出一种清新自然的氛围,带给读者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接下来的劝诫不仅仅是对“使君”的提醒,更是对当时人们认识美的反思,诗人通过对比,强调了内在美与外在美之间的区别。
在描写春光明媚的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生活琐事的关注,提壶的动作将生活的平淡与自然的美结合起来,使得全诗在富有诗意的同时又不失生活的真实感。在末尾,飞絮与斜阳的描写,增强了诗的意境,仿佛让人看到了春天的流转与时间的飞逝。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极为讲究,桑树、燕子、柳条等自然元素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生动的春日画卷,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使用了比喻(“桑如幄”)、拟人(“丝丝烟柳要人扶”)、对仗等手法,增加了诗的韵律感和艺术性。
主题思想:整首诗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美与生活的热爱,提醒人们关注内在的美,并在日常生活中发现诗意。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罗敷”象征什么?
A. 一种植物
B. 美丽的女子
C. 一种食物
诗中“使君且莫觑”的意思是:
A. 让他人追求一切
B. 劝诫对方不要迷恋外表
C. 让人保持沉默
诗中提到的“飞絮”主要指:
A. 雪花
B. 柳絮
C. 蝉鸣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