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2:04: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2:04:58
临江仙·每日行持都不是
作者: 王哲 〔元代〕
每日行持都不是,今朝顿觉舒宽。
和交媾聚成团。婴儿投姹女,虎绕与龙蟠。
四象同房搓玉线,一穿透过金丹。
自然光艳出泥丸。有言言不尽,无说说非难。
每天的修行似乎都没有效果,今天却突然感到轻松自在。
和谐的交融聚成一团。婴儿投向母亲,老虎盘绕着龙的形状。
四象在同一个房间里搓揉玉线,穿透金丹的奥秘。
自然光彩照人,像那出自泥丸的精华。有人说的话无法尽述,无需再议的难处。
王哲是元代的一位诗人,生活在一个文化交融的时代,受到了道教和佛教的影响。他的作品常常反映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该诗创作于王哲对修行与人生的感悟中,表达了他对日常修行的反思与顿悟。诗中提到的和谐与自然,体现出他对宇宙与人类关系的深刻理解。
《临江仙·每日行持都不是》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展现了诗人对日常修行的反思与顿悟。诗的开篇就直指主题,表达了对日常修行成果的不满,然而在接下来的句子中,诗人却体会到了内心的舒宽与自在。这种对比不仅突出了修行的艰难,也表现出一种顿悟后的轻松感。
诗中“婴儿投姹女,虎绕与龙蟠”两句,运用生动的意象,描绘了自然界的和谐与生机。婴儿象征着纯真与归属,而虎与龙则代表着力量与尊贵,二者的结合象征着天地间的和谐共存。这种形象化的比喻,增强了诗的表现力,使人感受到一种深邃的哲理。
最后几句则回归到内心的自然与真实,强调了修行的最终目的在于回归自我,达到内心的光明与美好。诗人在探索修行的过程中,最终意识到,言语无法完全表达内心的感受,这种无说的境界,恰恰是修行的最高境界。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探讨修行与内心的和谐,强调通过修行达到内心的宁静与真实。人生的修行虽然艰难,但只要内心向善,就能体会到自然的光辉与和谐。
这些意象不仅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也象征着人与自然、内心与外界的和谐关系。
诗中提到的“婴儿投姹女”象征什么?
A. 力量
B. 纯真与归属
C. 自然的和谐
D. 修行的成果
“金丹”在诗中象征什么?
A. 生命
B. 修行的成果
C. 纯真
D. 天地
诗的主题主要探讨什么?
A. 人与自然的关系
B. 修行与内心的和谐
C. 生命的意义
D. 生命的无常
《临江仙·每日行持都不是》与李白的《静夜思》都表达了对内心世界的思考与感悟,但王哲的作品更强调修行与自然的和谐,而李白则更注重个体的孤独与思乡之情。两者在情感基调上有着不同的侧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