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南乡子》

时间: 2025-05-04 10:18:42

诗句

节过清明,几番风雨几番晴。

落尽海棠飞尽絮,愁无据,卧听鹦哥窗外语。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0:18:42

原文展示:

南乡子
作者: 吴未淳 〔近代〕
节过清明,几番风雨几番晴。
落尽海棠飞尽絮,愁无据,卧听鹦哥窗外语。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写的是清明节后,经历了几次风雨与晴天。海棠花已经落尽,飞絮也随风而去,愁绪无处寄托,只能躺在床上,静静听着窗外鹦哥的谈话声。

注释:

  • 清明: 清明节,春季节气,通常在每年的4月4日或5日,是扫墓踏青的日子。
  • 海棠: 一种花,象征着美丽和爱情。
  • 愁无据: 愁苦没有凭据,意指心中烦闷找不到理由。
  • 鹦哥: 指鹦鹉,通常用来形容其能模仿人类的说话声。

典故解析:

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常常与春天的到来、万物复苏联系在一起。诗中提及的海棠花与飞絮,既是春天的象征,也暗示了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鹦哥的窗外语则带有春日的生机与活力,与词中主人公的愁苦形成对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未淳,近代诗人,擅长词作,其作品常以细腻的情感和鲜明的意象著称。

创作背景:

此词创作于清明节后,正是春天的时节,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反映出自己内心的愁苦与思考,表现了对生命的感悟。

诗歌鉴赏:

《南乡子》通过对清明时节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忧愁与无奈。诗的开头“节过清明,几番风雨几番晴”引入了春季多变的天气,象征着人生的无常与变化。海棠花和飞絮的落去,既是季节的更替,也暗示着美好事物的消逝。诗人感到愁苦,却找不到确切的原因,这种无所依托的愁绪让人感受到一种深刻的孤独与失落。后面的“卧听鹦哥窗外语”则形成鲜明的对比,鹦哥的声音象征着生机与活力,反衬出诗人内心的孤寂。整首词以简单的语言,传达出复杂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感慨与自我内心的探究。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节过清明,几番风雨几番晴”: 描述了清明节后的天气变化,暗示时光流逝。
  • “落尽海棠飞尽絮”: 海棠花和飞絮的落去,象征着美好的事物消逝,带来惆怅。
  • “愁无据”: 这是诗人内心的无奈与困惑,愁苦没有明确的理由。
  • “卧听鹦哥窗外语”: 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观察,窗外鹦哥的谈话声与内心的愁苦形成对比。

修辞手法:

  • 比喻: “几番风雨几番晴”用气象变化比喻人生的起伏。
  • 拟人: 将“鹦哥”赋予说话的能力,增强了生动感。
  • 对仗: 诗中很多句子形成对比,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生命的无常与内心的孤寂,通过春天的景色反映出诗人对生命的思考与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海棠: 美丽、爱情、春天的象征。
  • 飞絮: 代表自由、流逝和生命的短暂。
  • 鹦哥: 生命的活力与生机。

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

海棠花和飞絮不仅是自然现象,它们还象征着人的情感和生活的短暂,鹦哥则引发对生命活力的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清明节通常是在每年的哪个月份?

    • A. 3月
    • B. 4月
    • C. 5月
  2. “愁无据”是什么意思?

    • A. 愁苦有明确的原因
    • B. 愁苦没有凭据
    • C. 愁苦是生活的常态
  3. 诗中提到的“鹦哥”象征什么?

    • A. 孤独
    • B. 生机与活力
    • C. 失落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 by 张若虚
  • 《游子吟》 by 孟郊

诗词对比:

  • 《春江花月夜》: 同样描绘春天的景色,但更注重描写自然之美与人情相融。
  • 《游子吟》: 着重表现母子之情,情感更为深沉。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近现代诗词研究》

相关查询

题江贯道山水十绝 挽赵仲白二首 杂咏五言五首 丁未春五首 子规 和仲弟十绝 辛亥各口占十绝 其三 贫居自警三首 溪庵种蓻六言八首 有感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雨字头的字 丿字旁的字 雷峰 模子 害胜 赤字旁的字 麻字旁的字 毋多 如意娘 羊碑犹泣 见可而进,知难而退 眷眷之心 包含合的词语有哪些 风言风语 提土旁的字 满招损,谦受益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