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0:18: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0:18:42
南乡子
作者: 吴未淳 〔近代〕
节过清明,几番风雨几番晴。
落尽海棠飞尽絮,愁无据,卧听鹦哥窗外语。
这首词写的是清明节后,经历了几次风雨与晴天。海棠花已经落尽,飞絮也随风而去,愁绪无处寄托,只能躺在床上,静静听着窗外鹦哥的谈话声。
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常常与春天的到来、万物复苏联系在一起。诗中提及的海棠花与飞絮,既是春天的象征,也暗示了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鹦哥的窗外语则带有春日的生机与活力,与词中主人公的愁苦形成对比。
吴未淳,近代诗人,擅长词作,其作品常以细腻的情感和鲜明的意象著称。
此词创作于清明节后,正是春天的时节,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反映出自己内心的愁苦与思考,表现了对生命的感悟。
《南乡子》通过对清明时节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忧愁与无奈。诗的开头“节过清明,几番风雨几番晴”引入了春季多变的天气,象征着人生的无常与变化。海棠花和飞絮的落去,既是季节的更替,也暗示着美好事物的消逝。诗人感到愁苦,却找不到确切的原因,这种无所依托的愁绪让人感受到一种深刻的孤独与失落。后面的“卧听鹦哥窗外语”则形成鲜明的对比,鹦哥的声音象征着生机与活力,反衬出诗人内心的孤寂。整首词以简单的语言,传达出复杂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感慨与自我内心的探究。
整首诗探讨了生命的无常与内心的孤寂,通过春天的景色反映出诗人对生命的思考与感慨。
海棠花和飞絮不仅是自然现象,它们还象征着人的情感和生活的短暂,鹦哥则引发对生命活力的思考。
清明节通常是在每年的哪个月份?
“愁无据”是什么意思?
诗中提到的“鹦哥”象征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