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一剪梅·新得前高孰可知》

时间: 2025-05-01 05:36:04

诗句

新得前高孰可知。

世间清绝,诗笔难题。

朝元峰上试闲窥,未赴蓬莱,先到瑶池。

一派松风入耳吹。

仙音缥缈,洞达幽微。

兴来策杖步云溪,行也相宜。

坐也相宜。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5:36:04

原文展示:

一剪梅·新得前高孰可知
作者: 尹志平 〔元代〕

新得前高孰可知。世间清绝,诗笔难题。朝元峰上试闲窥,未赴蓬莱,先到瑶池。一派松风入耳吹。仙音缥缈,洞达幽微。兴来策杖步云溪,行也相宜。坐也相宜。

白话文翻译:

我得到的前辈高人究竟是谁呢?在这世间的清绝之景中,诗笔难以描绘。站在朝元峰上,我试着悠闲地眺望,虽然未曾前往蓬莱仙境,但却先抵达了瑶池。松风阵阵,轻轻吹入耳中,听那仙音缥缈,深邃而幽微。兴致来了,我手持拐杖步行在云溪之上,既适合行走,也适合坐下来欣赏。

注释:

  • 新得:新获得的。
  • 前高:前辈高人,指的是高人或名士。
  • 清绝:清新绝伦,指世间独特而美好的事物。
  • 朝元峰:指代一座名山,象征高远的理想或境界。
  • 蓬莱:传说中的仙境,象征着理想和超凡脱俗的境界。
  • 瑶池:仙女的居所,象征着美好和神秘。
  • 松风:松树间吹来的风,象征清幽和自然的声音。
  • 仙音:仙女的歌声,形容美妙的声音。

典故解析:

  • 蓬莱瑶池均为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仙境,常用以表达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 朝元峰:在古代诗词中,常作为追求高远理想的象征。
  • 松风仙音:传统文化中,松树象征长寿与坚韧,仙音则与超凡脱俗的境界相连。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尹志平是元代的一位诗人,他的作品常表现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追求诗歌的清新和自然风格。

创作背景:这首词写于元代,时代背景是元朝的政治动荡和文化交融。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一剪梅·新得前高孰可知》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超凡境界的思考与向往。诗中开头便提出疑问,暗含对前人高人的敬仰与求索。接着,诗人通过描绘朝元峰的美丽景色,流露出一种对清绝事物的追求和对诗歌创作的无奈。诗中提到的“未赴蓬莱,先到瑶池”,表现了诗人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尽管未能达到最高的理想,但在瑶池的美好景色中同样感受到一种满足与宁静。

“松风入耳吹”和“仙音缥缈,洞达幽微”描绘了自然的声音与仙境的神秘感,表现出诗人心中那份对自然与仙境的感知与向往。最后两句“兴来策杖步云溪,行也相宜。坐也相宜。”表达出诗人对悠闲生活的向往与享受,既可以在自然中漫步,也可以静坐欣赏,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理解与追求的哲学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新得前高孰可知:新获得的前辈高人难以知晓,表达对先贤的敬仰。
  • 世间清绝,诗笔难题:世间的美好景色难以用诗歌描绘,感到无奈。
  • 朝元峰上试闲窥:在风景如画的高峰上,悠闲地眺望。
  • 未赴蓬莱,先到瑶池:虽未能达到理想的境界,但已欣赏到美丽的景色。
  • 一派松风入耳吹:松风轻拂,似乎在诉说自然的美好。
  • 仙音缥缈,洞达幽微:听到那如仙女般的声音,细腻而深邃。
  • 兴来策杖步云溪:兴致高涨时手持拐杖在云溪漫步。
  • 行也相宜,坐也相宜:无论是行走还是静坐都适合,体现了悠闲自在的生活态度。

修辞手法:

  • 比喻:用“蓬莱”、“瑶池”比喻理想境界。
  • 对仗:诗中有不少对仗工整的句子,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松风、仙音的描述,赋予自然以生命,使读者感受到自然的灵动。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的美景与对理想境界的向往,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理想的追求。诗中蕴含着一种超脱尘世的哲学思考,表现出一种对自然、对生活的悠闲态度。

意象分析:

  • 松风:象征自然的清新与宁静。
  • 朝元峰:象征追求高远理想。
  • 蓬莱、瑶池:象征理想的美好境界。
  • 云溪:象征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新得前高”指的是?

    • A) 新朋友
    • B) 前辈高人
    • C) 新诗作品
    • D) 自己的理想
  2. 诗中提到的“松风”主要象征什么?

    • A) 刺耳的声音
    • B) 自然的清新
    • C) 人生的烦恼
    • D) 诗人的孤独
  3. 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 A) 追求名利
    • B) 享受闲适
    • C) 感到忧伤
    • D) 想要旅行

答案:

  1. B) 前辈高人
  2. B) 自然的清新
  3. B) 享受闲适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 《登高》——杜甫

诗词对比: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同样表达了对理想境界的向往与对生活的哲思,呈现出一种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理解。
  • 《登高》:通过描绘自然的壮丽与人生的悲凉,体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和感慨。

参考资料:

  • 《元代诗词选》:包含尹志平的多首作品,探讨元代诗歌的风格与主题。
  • 《古代诗词鉴赏》:介绍古代诗词的鉴赏技巧与方法。

相关查询

岭南杂录(十首) 岭南杂录(十首) 岭南杂录(十首) 登胥江驿亭 宝鸡县 夜泊扬子桥 朱伯徽自溪南携酒至婺源山中兼示垂丝海棠醉 朱伯徽自溪南携酒至婺源山中兼示垂丝海棠醉 江上(五首。戊申夏,奉召回京) 江上(五首。戊申夏,奉召回京)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衲的词语有哪些 师旅 門字旁的字 一觞一咏 四不拗六 辛字旁的字 素手 翥结尾的成语 兄弟怡怡 大书特书 豕字旁的字 钩开头的成语 伤时感事 潜行 偏气 幾字旁的字 二字旁的字 丹楹刻桷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