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一剪梅 春日美人晓妆》

时间: 2025-08-04 06:14:12

诗句

养花天气困人时。

风一丝丝。

雨一丝丝。

朝来独自倦迷离。

膏也慵施。

沐也慵施。

强调蠃黛画双眉。

柳样相宜。

月样相宜。

对奁顾影默沉思。

环也仙姿。

燕也仙姿。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04 06:14:12

原文展示

一剪梅 春日美人晓妆
——吴尚憙 〔清代〕

养花天气困人时。
风一丝丝。雨一丝丝。
朝来独自倦迷离。
膏也慵施。沐也慵施。

强调蠃黛画双眉。
柳样相宜。月样相宜。
对奁顾影默沉思。
环也仙姿。燕也仙姿。

白话文翻译

春日的花天气让人感到困倦。
微风轻轻拂过,细雨绵绵飘落。
今晨我独自一人,感到倦怠和迷离。
连化妆的膏粉都懒得施用,沐浴的清香也不想使用。

只想强调那细眉如黛的妆容。
与柳树的柔美相得益彰,
与明月的清辉相映成趣。
对着镜子默默审视自己的身影,
那环佩的姿态,仿佛如仙女般轻盈。

注释

  • 困人时:让人感到困倦的时节。
  • 一丝丝:形容风与雨的轻柔细腻。
  • 膏也慵施、沐也慵施:指化妆和洗浴的懒惰,表达一种无精打采的状态。
  • 强调蠃黛:描绘细致的眉妆,强调其重要性。
  • 对奁顾影:面对镜子,观察自己的容貌。
  • 环也仙姿、燕也仙姿:形容女子的美态如仙女般轻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尚憙,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词作品常体现出细腻的情感和对美的追求。其作品多以描绘女性美和自然景象为主,具有浓厚的清代文人气息。

创作背景

这首《一剪梅》作于春日,描写了春天的气息和女子的妆容,反映了春天的柔美和女子的懒散。春日的气候让人感到困倦,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个美丽女子在春日晨曦中的心情。

诗歌鉴赏

《一剪梅 春日美人晓妆》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日的气氛和女子的形象,诗中提到的“养花天气困人时”,将春天的温柔与懒惰结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恍惚的美感。诗人通过“风一丝丝,雨一丝丝”的描写,突显了自然界的细腻和温柔,与之相应的是女子的妆容和心情。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是淡淡的忧愁与懒散,女子在春日的阳光下,沉浸于自己的思绪之中,既有对美的追求,又有对现实的无奈。“膏也慵施,沐也慵施”,表达了诗人对化妆和洗浴的懒惰态度,似乎在诉说一种对生活的淡然。

此外,诗中“柳样相宜,月样相宜”通过自然意象的运用,传达出一种和谐与美丽,展现了女子如同春天般的柔美。结尾的“环也仙姿,燕也仙姿”则是对美的升华,仿佛在说,女子的美丽如仙女般令人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养花天气困人时:指春天的气候让人感到困倦,暗示一种温柔的慵懒。
  2. 风一丝丝,雨一丝丝:描绘春日的细腻天气,增添诗的柔美。
  3. 朝来独自倦迷离:表达了诗人独自一人时的迷惘与倦怠。
  4. 膏也慵施,沐也慵施:表现出对化妆和洗浴的懒惰,体现出一种无所事事的状态。
  5. 强调蠃黛画双眉:虽懒散,但依然注重妆容,强调细眉之美。
  6. 柳样相宜,月样相宜:将自然的柔和与女性的美丽相结合,形成和谐的画面。
  7. 对奁顾影默沉思:面对镜子,思考自身的美丽与心事。
  8. 环也仙姿,燕也仙姿:将女子的姿态比作仙女,突显其超凡脱俗的美。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女子的姿态比作“环也仙姿”,形象生动。
  • 对仗:诗中多次运用对仗手法,加强了诗句的韵律感。
  • 拟人:将自然元素赋予情感,增强诗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日的美景与女子的懒散,表达了一种对美的追求和对现实的淡然。它既反映了春天的柔美,又展现了女子在自我审视中的迷惘与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日:象征生机与希望,带来温暖和柔情。
  • 风与雨:象征着自然的细腻与温柔,增添了诗的情感层次。
  • 柳样、月样:代表美丽与柔和,强调女子的妆容与气质。
  • 仙姿:象征着超凡脱俗的美,提升了女子的形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风一丝丝,雨一丝丝”表现了什么样的天气特点?

    • A. 暴风骤雨
    • B. 温柔细腻
    • C. 炎热干燥
  2. 诗的情感基调如何?

    • A. 忧愁与懒散
    • B. 激昂与奋进
    • C. 轻松与欢愉
  3. 诗中提到的“环也仙姿”是用来形容什么的?

    • A. 自然风光
    • B. 女子的美态
    • C. 生活琐事

答案

  1. B. 温柔细腻
  2. A. 忧愁与懒散
  3. B. 女子的美态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温庭筠《更漏子》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如梦令》与《一剪梅》均描绘了春天与女性的美,但李清照的作品更强调情感的细腻,而吴尚憙则侧重于自然与女子的结合。两首诗在主题上有相似之处,但表现手法各具特色,体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和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传记》
  • 《中国古典诗词赏析》
  • 《唐诗宋词元曲选》

相关查询

姑苏杂咏 虎丘次清远道士诗韵 送曾主簿之平乐 临顿里十首 其九 剡原九曲九首 其六 郊墅杂赋(十六首) 看梅漫成(三首) 岳王坟 西清对雨 江上雨 节妇吟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采风问俗 凶相毕露 腯成 帮闲钻懒 包含铎的词语有哪些 黍字旁的字 出宋 赤字旁的字 瓠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靑字旁的字 防不胜防 趋炎慕势 电码 孾儿 丁当 金字旁的字 穴宝盖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