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8:39: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8:39:42
重入故都
作者: 罗元贞 〔近代〕
南冠北地览风云,
誓挽狂澜志莫伸。
一把倭刀方破国,
几多袍笏竞称臣。
重来燕市寻柴市,
弥望新人少故人。
独信幽燕十六郡,
金元清后总归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故都的深情回忆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诗人站在北方的土地上,眺望着南方的风云变幻,发誓要挽救国家的危机,但自己的志向却无法施展。回想起那把侵略者的刀剑如何摧毁了国家,许多人只顾着称臣迎合。重回故地,发现曾经的好友几乎都已不在。诗人仍然相信,经过金、元、清三个朝代的更替,最终江山会归还于人民。
罗元贞,近代诗人,生活在国家动荡的年代,曾经历过多次政权更替。他的诗歌多反映民族危机、历史沧桑,以及对故土的深切怀念。其作品风格往往融合了古典与近代的元素,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
《重入故都》写于国破家亡的时期,诗人通过对故土的追忆,表达了对家国命运的深切关怀和对历史沧桑的感慨。这首诗不仅是对个人情感的抒发,也寄托了对国家未来的希望和对人民的信任。
《重入故都》是一首充满历史沉重感的诗,反映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诗歌开头以“南冠北地览风云”引入,展示了诗人身处北方,眼观南方的视角,暗示了国家局势的动荡与不安。诗人发誓要挽救狂澜,但内心却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这种无力感贯穿全诗。
接下来的“倭刀方破国”一句,直接点明了外敌的侵略对国家的破坏,诗人目睹国破家亡,感慨万千。而“几多袍笏竞称臣”则揭示了当时士人的无奈与屈辱,面对外敌入侵,许多曾经的权贵纷纷投降,显示出当时的社会风气的悲哀。
重返故土,诗人想在燕市寻找旧日的记忆,却发现“新人少故人”,时间带走了许多曾经的友人和回忆,这种失落感令人心痛。最后,诗人表达了对未来的期望,尽管经历了金、元、清三个朝代的更迭,他相信最终的归属必定是人民。整首诗在历史的背景下,饱含了对故土的思念和对未来的憧憬,情感真挚而深刻。
全诗围绕对故土的思念、对历史的反思以及对未来的希望,传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对人民的信任。这种情感在历史的背景下显得尤为深刻。
诗中“狂澜”指的是什么?
“倭刀”在诗中象征着什么?
诗人重返燕市后,发现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