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0:27: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0:27:25
《望江南》
作者: 夏孙桐 〔清代〕
儿时喜,长夏树蝉嘶。
槐荫摊书完课早,
荷庭听笛纳凉迟。
炎暑不曾知。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儿时的快乐情景:在漫长的夏季,树上的蝉鸣声此起彼伏。坐在槐树荫下,读完书后,总是早早结束课程;在荷花环绕的庭院中,悠然听着笛声,享受着凉爽的时光。炎热的夏季似乎从未在心中留下印记。
这首诗没有明显的典故,但“树蝉嘶”可以联想到古代诗词中常见的蝉鸣意象,象征夏天的生机和青春的活力。槐树和荷花在古诗词中也常用来营造夏日的清幽和闲适。
夏孙桐,清代诗人,生活在一个文人荟萃的时代。其作品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细腻观察,风格清新自然,富有生活气息。
这首诗创作于作者的童年时期,体现了对童年无忧无虑生活的向往与怀念。诗中的场景描绘了一个充满生命和欢乐的夏天,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的亲近。
《望江南》是一首充满童趣和夏日气息的诗作。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个宁静而快乐的夏日场景。开篇“儿时喜”即点明了诗歌的主旨,传达了作者对童年时光的怀念和向往。接下来,诗人通过“长夏树蝉嘶”的描写,营造出一种生机勃勃的夏季氛围,蝉鸣声响起,仿佛在诉说着夏日的热情。
“槐荫摊书完课早”,诗人在槐树下的读书场景,不仅仅是对学习的描绘,更是对那种悠闲时光的追忆。这里的“完课早”暗示了童年时光的无拘无束,和学习带来的快乐。接着“荷庭听笛纳凉迟”,诗人描绘了在荷花盛开的庭院中,悠闲地听着笛声,享受着夏日的凉爽,进一步渲染了夏天的宁静和闲适。
最后一句“炎暑不曾知”总结了整首诗的情感,强调了童年无忧无虑的快乐,仿佛在说:在那样的时光中,炎热的夏天并没有给人带来困扰,反而是快乐的象征。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示了作者对美好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对自然的热爱。
整首诗围绕童年夏日的快乐展开,表达了对无忧无虑生活的向往,同时也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画面。
诗中“长夏树蝉嘶”描绘了什么景象?
“炎暑不曾知”表达了什么情感?
诗中提到的“槐荫”有什么象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