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0:28: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0:28:53
《伤亭户》
王冕 〔元代〕
清晨度东关,薄暮曹娥宿。
草床未成眠,忽起西邻哭。
敲门问野老,谓是盐亭族。
大儿去采薪,投身归虎腹。
小儿出起土,冲恶入鬼箓。
课额日以增,官吏日以酷。
不为公所干,惟务私所欲。
田关供给尽,鹾数屡不足。
前夜总催骂,昨日场胥督。
今朝分运来,鞭笞更残毒。
灶下无尺草,瓮中无粒粟。
旦夕不可度,久世亦何福。
夜永声语冷,幽咽向古木。
天明风启门,僵尸挂荒屋。
清晨我经过东关,傍晚时分曹娥河边宿营。
草床上我未能入睡,突然听到西邻传来哭声。
敲门询问那位老人,原来是盐亭的乡亲。
大儿子去砍柴,结果却被野兽吞噬。
小儿子出门挖土,结果遭遇了鬼怪。
征税的负担日渐加重,官吏的残酷也愈发明显。
这并非公事所逼,只是为了私欲所需。
田地的供给已经用尽,盐的数量也屡屡不足。
前夜被催促斥骂,昨日场吏又来催促。
今早分配物资时,鞭挞更加残酷。
灶下没有一寸草,罐中连一粒米也没有。
早晚难以度日,长久以来又有什么福分。
夜晚寒冷幽静,低声诉说着古老的故事。
天明时分风吹开门,尸体悬挂在荒废的屋檐。
王冕(1266-1346),元代诗人,以其山水田园诗闻名。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抒发对乡土的热爱,反映社会现实。
《伤亭户》写于元代,正值社会动荡,农民困苦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百姓的苦难,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与人们的生活困境。
《伤亭户》是一首充满悲剧色彩的诗作,通过生动的描写,展现了元代社会底层人民的苦难与无奈。诗中以第一人称的视角,描绘了清晨与薄暮的对比,开篇便引入了痛苦的哭声,体现了生活的压迫感。诗人通过“草床未成眠”的状态,表现了对生活的不安与惧怕,紧接着的悲惨故事,揭示了家庭的破碎与社会的冷酷。
诗中反复出现的“官吏日以酷”、“不为公所干,惟务私所欲”,展示了官员的贪婪与对百姓的压迫。王冕不仅在描述个体的苦难,更是对整个社会的控诉。通过细致入微的描绘,诗人让人感受到那种无处逃避的绝望:田地供给尽、灶下无尺草、瓮中无粒粟,无一不在暗示着生活的艰难。
最后的“天明风启门,僵尸挂荒屋”,不仅是对世态的冷峻描绘,也是一种无奈的绝望。诗人用荒凉的意象,传达出对未来的迷茫和无助,给人留下深刻的思考。通过对生活苦难的深刻揭示,王冕成功地让读者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沉重,激发人们对社会公正的渴望。
整首诗歌围绕百姓的苦难,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无情,表现出诗人对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和对社会不公的愤怒。
王冕的《伤亭户》主要描绘了什么?
A. 生活的美好
B. 人们的困苦
C. 自然的景色
D. 诗人的心情
诗中提到的“田关供给尽”是指什么?
A. 食物充足
B. 物资短缺
C. 官员腐败
D. 乡土情怀
“夜永声语冷”中的“声语”主要指什么?
A. 自然的声音
B. 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C. 对生活的诉说
D. 动物的叫声
答案:1.B 2.B 3.C
王冕与杜甫的作品均反映了社会底层的苦难,但王冕的《伤亭户》更强调个体的无奈,而杜甫则在《春望》中表现出对国家命运的关怀与忧虑。两者通过不同的视角揭示了同一时代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