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07:33: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7:33:36
虞美人·枕上
堆来枕上愁何状,江海翻波浪。
夜长天色怎难明,无奈披衣起坐薄寒中。
晓来百念皆灰烬,倦极身无凭。
一勾残月向西流,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夜晚辗转反侧、无法入眠的愁苦心情。愁苦堆积在枕头上,像翻滚的江海波浪。漫长的夜晚,天色怎么也无法明亮,忍不住披衣起身,感到一阵阵寒冷。清晨来临时,心中万千念头都化为灰烬,疲惫不堪的身体再也没有依靠。残月微微向西流去,面对这一切,眼泪也无法倾诉。
这首诗并未涉及特定的历史典故,但“残月”常常在古诗中象征孤独与哀伤,表达诗人内心的惆怅与无奈。
作者介绍: 毛泽东(1893年-1976年),中国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他的诗词多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具有鲜明的个性和时代特征。
创作背景: 《虞美人·枕上》创作于毛泽东的晚年,反映了他在政治斗争和个人生活中所经历的孤独与愁苦。作品中充满了对时间流逝和个人命运的思考。
这首《虞美人·枕上》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情感的真挚流露,描绘了一个在夜深人静时的孤独状态。诗人以“堆来枕上”的愁苦开篇,直白地表达出内心的沉重与压抑。接着通过“江海翻波浪”的比喻,强调了这种愁苦的波动和激烈,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夜晚漫长,天色暗淡,诗人无奈地披衣而起,表现出一种无助和无奈的情感。清晨时分,所有的烦恼似乎都化为了灰烬,诗人感到极度疲倦,身体也失去了依靠,显示出一种深刻的孤独感。
最后一联“一勾残月向西流”,把时间的流逝与个人的情感结合在一起,月亮的残缺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失落与凄凉。整首诗情绪深沉,意象丰富,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与感受。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深刻揭示了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同时也反映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展现出一种对生活深切的思考。
诗词测试:
诗中“堆来枕上愁何状”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晓来百念皆灰烬”中的“灰烬”象征着什么?
诗中提到的“残月”向西流,象征着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夜泊牛津》相比,毛泽东的《虞美人·枕上》更多地表现了内心的孤独,而李白则是通过自然景色来反映个人情感。两者都展现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但表达方式各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