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2:18: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2:18:50
虞美人(姑苏画莲)
作者:韩淲 〔宋代〕
西湖十里孤山路。犹记荷花处。
翠茎红蕊最关情。不是薰风吹得晚来晴。
而今老去丹青底。醉腻娇相倚。
棹歌声缓采香归。如梦如酲新月照涟漪。
这首诗描绘了西湖的孤山路,诗人依然记得那荷花盛开的地方。翠绿的茎和红色的花蕊让人倍感亲切。那并不是因为薰风吹来,才让晚霞显得晴朗。如今我已经老去,画中的人儿也似乎醉得难以自持,依偎着娇美的身影。划船归来时,歌声缓缓,采花的途中如梦似醉,月光照着涟漪荡漾。
本诗中提到的“西湖”和“荷花”都是中国古典文化中常见的意象,西湖因其美丽的自然风光而成为诗歌的常见题材。而荷花则象征着纯洁与高雅,常与美好的情感相联系。诗人在回忆中感受到岁月的流逝,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
作者介绍:韩淲,字仲明,号云亭,宋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描写和清新的风格著称。他的诗多描写自然景观和人情世态,常以简练而深刻的语言表达情感。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宋代,那个时代的文人常常游览名山大川、吟咏风花雪月,诗人通过描绘西湖的美景,表达了对青春、爱情和艺术的思考。
这首《虞美人(姑苏画莲)》以西湖为背景,通过对荷花的描绘,流露出诗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深切怀念。诗中“西湖十里孤山路”开篇便引人入胜,带领读者进入一个宁静而美丽的意境。荷花的翠茎红蕊象征着青春与美丽,令人心生向往。诗人通过“不是薰风吹得晚来晴”,表达了对自然与情感之间微妙关系的思考,似乎在暗示美好的事物并非偶然,而是岁月的积累与沉淀。
而接下来的“而今老去丹青底”,则突显了时间的流逝,诗人已经不再年轻,回首往昔,感慨万千。最后一联“棹歌声缓采香归”以悠扬的歌声结束,给人以梦幻的感觉,如同在回忆中依稀听到那段美好的旋律。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清新,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岁月的感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岁月流逝的感慨,展现出一种淡淡的伤感与对生活的热爱。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西湖十里孤山路”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A. 热闹的市集
B. 美丽的湖光山色
C. 荒凉的沙漠
“翠茎红蕊”中的“翠”指的是什么?
A. 荷花的花瓣
B. 荷花的茎
C. 荷花的香味
诗人对过去的时光持什么态度?
A. 怀念
B. 忘却
C. 轻视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