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0:55:44
原文展示:
蝶恋花
作者: 许有壬 〔元代〕
万象森森天漠漠。
吹彻残更,声咽梅花角。
窗外月明无处着。
暗萤沾露随风落。
梦里诗成浑忘却。
起傍屏山,凉透纱幮薄。
静里悠然心自乐。
蓬山不用乘黄鹤。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而富有诗意的夜晚。各种景物在苍茫的天幕下显得格外清晰,夜风将晨更的余音吹散,仿佛梅花的角声也变得微弱。窗外的月光明亮却无处可依,幽暗的萤火虫沾着露水随着风飘落。在梦中写诗的经历已然忘却,醒来时靠在屏风旁,感受到轻薄的纱帐透出的凉意。内心在这宁静中自得其乐,蓬莱仙山不必乘坐黄鹤去往。
注释:
- 森森:形容景物繁多,气氛幽静。
- 漠漠:形容天空辽阔而空旷。
- 残更:指晨更,夜晚的最后时段。
- 咽:声音低沉、微弱。
- 梅花角:梅花的角声,古代乐器声。
- 暗萤:指幽暗中的萤火虫。
- 沾露:沾湿了露水。
- 纱幮薄:轻薄的纱帐。
- 蓬山:传说中的仙山。
- 乘黄鹤:指乘黄鹤前往仙境。
典故解析:
- 黄鹤:源自唐代崔颢的《黄鹤楼》,黄鹤被视作通往仙境的象征,寓意追求超脱于世俗的理想境界。
- 蓬山:指代传说中的蓬莱仙岛,象征着长生不老和理想的生活状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许有壬是元代著名的诗人,其作品以清新婉约、意境深远著称。他的诗歌多描写自然景物和人生哲理,展现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元代,可能受到当时社会动荡与个人心境的影响。诗人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宁静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蝶恋花》是一首描绘夜景的词作,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乐趣。诗中的“万象森森”与“漠漠”形成鲜明的对比,展现出辽阔无垠的天空与幽静的夜晚。诗人借助自然景象表达了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夜晚的月光虽明亮,却没有可以依附之处,暗示了人内心的孤独与迷惘。而“暗萤沾露随风落”则通过描写萤火虫的轻盈与脆弱,反映出人生命的短暂与无常。梦境中诗作的忘却,体现了诗人对自我追求的放下,与现实的无奈。最后一句“蓬山不用乘黄鹤”,则体现出诗人超然物外的心态,选择不追求名利,而是享受心灵的宁静与自乐。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万象森森天漠漠:描绘环境的幽静与辽阔。
- 吹彻残更,声咽梅花角:夜风将晨更的余音散去,梅花的角声也显得微弱。
- 窗外月明无处着:月光明亮却无处可依,表达人生的孤独感。
- 暗萤沾露随风落:萤火虫在暗夜中随风飘落,象征生命的脆弱。
- 梦里诗成浑忘却:在梦中写诗的过程已然忘却,反映出对创作的淡然。
- 起傍屏山,凉透纱幮薄:醒来后靠在屏风旁,感受到凉爽,渗透着生活的细腻。
- 静里悠然心自乐:心中自得其乐,体现出内心的安宁。
- 蓬山不用乘黄鹤:表明不必追求仙境与超脱,享受当下的快乐。
修辞手法:
- 对仗:如“万象森森”与“天漠漠”,形成和谐的音律。
- 拟人:萤火虫“沾露”,赋予物象以生命。
- 比喻:将生活比作梦境,暗示虚幻与现实的交错。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梅花:象征坚韧与高洁。
- 月光:代表孤独与清冷。
- 萤火虫:象征脆弱的生命与短暂的美好。
- 纱幮:象征温柔与宁静的生活环境。
- 蓬山:象征理想与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万象森森”的意思是?
- A. 繁多的景象
- B. 清澈的水
- C. 寂静的夜
- D. 狂风暴雨
-
“暗萤沾露随风落”中“沾露”指的是什么?
- A. 萤火虫湿润
- B. 露水的形成
- C. 风的影响
- D. 夜的降临
-
对于“蓬山不用乘黄鹤”,诗人想表达什么?
- A. 对名利的追求
- B. 对现实的逃避
- C. 享受当下的宁静
- D. 对仙境的向往
答案:
- A
- A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悟与情感的细腻。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表达孤独与思念的情感。
诗词对比:
- 许有壬的《蝶恋花》与李白的《夜泊牛津》:两者都描绘夜景,前者偏重于内心的宁静,后者则更多地表达对友人的思念。
参考资料:
- 《元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典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