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8:54: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8:54:21
沧海千寻不可量。几时真见有耕桑。青江一雨翻黄浪,赤凤终朝舞白凰。炉已冷,麝无香。梦回四壁有馀光。欲缘新径看桃李,也自无言萎夕阳。
这片沧海深邃千寻,无法测量。什么时候能真正见到有人耕作和桑树?青江上,一场雨过后波浪翻滚,赤凤整天在蓝天中舞动着白凰。炉火已经熄灭,麝香也无香气可言。梦中回到四壁,依稀还有一些余光。想沿着小路去看桃花和李花,然而在夕阳下也只能默默无言,感到凋零。
陈永正,现代诗人,长期从事文学创作与研究,其作品多以传统文化为基础,融入现代情感,展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这首诗是在对自然与人生态度的思考中创作而成,体现了诗人对农耕生活的向往与对生命无常的感叹。作品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鹧鸪天》以独特的视角,描绘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悟。诗的开篇以“沧海千寻不可量”引入,展现出大自然的广阔与人类生活的渺小,似乎在暗示着人在自然面前的无奈与渺小。接着“几时真见有耕桑”,诗人渴望看到人们在这片土地上辛勤耕作的情景,表达了对乡土生活的向往。
“青江一雨翻黄浪,赤凤终朝舞白凰”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画面,让人感受到春雨过后的江河生机盎然。赤凤与白凰不仅是美丽的象征,也寓意着吉祥与希望,传达出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然而,随着“炉已冷,麝无香”的出现,诗人似乎又陷入了对现实的思考,象征着温暖与香气的消逝,这种对美好事物的失去引发了诗人对生命无常的深刻反思。最后,诗人回归到自身,想要在夕阳下了解桃李的美好,却又感到无言以对,似乎对生命的感悟只能在内心深处默默体会。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十分丰富,既有自然景象的描绘,又有内心情感的表达,形成了一种深邃而又感人的艺术效果。
诗歌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对农耕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生命无常的感叹,蕴含了深厚的哲理思考与人文关怀。
“沧海千寻不可量”中的“沧海”指的是:
A. 一片乡土
B. 大海
C. 一条河流
D. 一座山
诗中提到的“赤凤”和“白凰”象征着:
A. 劳动
B. 美好与吉祥
C. 失落与凋零
D. 时光的流逝
诗的结尾“也自无言萎夕阳”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无奈与感慨
C. 希望
D. 对未来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