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21:45: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21:45:39
贺新郎·北京大学
作者: 章士钊
北府流风渺。记当年子陵去后,鹤书曾到。那有悠悠青衿子,一步即堪敷教。算未作无情京兆。七十余年翻腾手,似春秋陈蔡成纷扰。余毒在,尚未了。郑卿乡校留遗貌。经唤起全黉广众,公同钩考。生也囚耶无分别,一切从头倒。人说著隐娘孤抱。遥望井冈山中火,不解依剑术收原燎。大和会,忌轻躁。
这首词的开头提到北方的风景悠远,回忆起当年子陵(即司马迁)离开后,曾有鹤书(指书信)传来。那些学子们,踏上求知之路,都是可以传授知识的人。可惜的是,京兆(指北京)的教化似乎并不深厚。七十余年过去,历史的变迁如同春秋战国的纷乱。旧的伤痛依然未能消除。郑卿的乡校(指郑氏学派)仍留有遗风,经过号召,广大人群共同学习。然而,人生的困境难以分辨,所有的一切都要重新开始。人们说隐娘(指隐士)孤独地守着自己的抱负。遥望井冈山的火光,不懂得如何通过剑术来收拾原本的火焰。大和会(指和谐的聚会),应当避免轻率。
作者介绍:章士钊,20世纪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曾任中国国民政府的高级官员。他的作品常常反映出对教育和文化的思考,对社会现状的关注。
创作背景:这首词作于北京大学的校园,反映了作者对母校的深情和对教育的思考,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和对过去的反思。
《贺新郎·北京大学》是一首充满历史深度和文化反思的作品。章士钊通过生动的意象和丰富的情感,展现了他对北京大学的热爱与对教育的思考。词中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回忆,表现出对教育传承的追求,以及对社会现状的不满。诗中提到的“青衿子”和“郑卿乡校”不仅是对学子的赞美,更是对传统文化与教育精神的呼唤。
全诗以悠远的北府风光开篇,渗透着一种淡淡的忧伤,仿佛在诉说着曾经的辉煌与现在的困惑。章士钊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展现了教育的力量和历史的变迁,让人们在纷扰的现实中不忘追求知识与真理的初心。
整首词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情感真挚而深刻,既有对过往的追忆,也有对未来的展望。通过隐喻和象征,诗人将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展示了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歌通过对教育和社会变迁的反思,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敬意和对未来的期待,展示了教育在个人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北府流风渺”中的“北府”指的是哪个地方?
诗中提到的“青衿子”指的是?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