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2:49: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2:49:04
凄凉犯
乍秋已凉,楼坐成咏,和白石
作者: 黄侃 〔近代〕
碧梧坠叶,微凉早,先惊节候萧索。
柳丝渐短,蝉吟渐倦,怕凭栏角。
金飔又恶,算罗幌罗衣并薄。
奈寒烟仍添暮色,远览更寥漠。
因念乡园好,九畹兰滋,隐栖真乐。
燕归近矣,恐须臾众芳零落。
漫拟飘蓬,等风定依然滞着。
报山中俊侣,待我践旧约。
初秋的气息已经袭来,坐在楼上吟咏,仿佛应和着白石的诗篇。
碧绿的梧桐树叶纷纷落下,微微的凉意早已来临,令我先感到节令的萧索。
柳丝渐渐变短,蝉鸣也开始疲倦,我怕在栏杆上凭栏而望。
金风又变得恶劣,罗衫和轻薄的衣裳都显得不适合。
然而寒烟仍然加重了暮色,远远眺望,景色愈加萧条。
我思念乡村的美好,九畹的兰花滋生,隐居其间真是快乐。
燕子快要归来了,恐怕转瞬之间,百花便会凋零。
我随意想要随风而飞的蓬草,等风平静后依然滞留在这里。
我希望能向山中的好友报信,等待我去履行旧约。
黄侃(1885-1944),字仲明,号秋水,晚号云水,近现代著名的诗人、学者和教育家。他在诗词创作上继承了古典诗词的传统,善于表达个人的情感与对自然的感悟。
此诗创作于秋季,正值季节的更替,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乡园思念的感慨。
《凄凉犯》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体现了诗人对秋季的深刻感受。首联“乍秋已凉”,立即设定了一个清凉的氛围,给人一种初秋的惆怅与孤独。接下来的描写中,诗人将秋天的意象细致地融入自身的情感,碧梧的落叶和渐短的柳丝,象征着生命的流逝与季节的变迁。
在对蝉吟渐倦的描写中,诗人表现出对时间的无奈与对美好时光的依依惜别。金风的恶劣与寒烟的增加,使得整个画面愈加萧索,增强了秋天的凄凉感。此时的乡园则成了诗人心灵的港湾,九畹兰的滋生让人感到一丝安慰与快乐,隐喻着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最后,诗人用燕归的意象,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岁月的无常,虽然渴望归去,却又感到现实的无奈。“漫拟飘蓬,等风定依然滞着”,诗人在此显露出一种对自由的渴望,但又被现实所束缚。这种矛盾的情感使得整首诗更加深刻,既有对过去的怀念,也有对未来的期盼。
整首诗呈现了对季节变换的感慨,以及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旧友的期待。诗人通过自然景象,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情感深邃而悠长。
下列哪一句表达了对秋天的感受?
“九畹兰滋”中的“九畹”指的是:
诗中提到的“燕归”象征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