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0:54: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0:54:36
冥鸿有意避云罗。 问何处,是行窝。 今古一渔蓑。 收揽了闲人最多。 求田问舍,君休笑我, 两鬓已成皤。 髀肉尽消磨。 浑换得功名几何。
一只孤雁似乎有意躲避那朵云彩。我问它,哪里是它栖息的地方?如今古往,只有一件渔夫的蓑衣。收获的不过是那些闲散的人。寻求田园和房舍,朋友请不要嘲笑我,因为我的两鬓已经变得斑白。大腿的肉也消磨得差不多了,然而换得的功名又有多少呢?
刘因,元代诗人,生于江苏,作品多以抒情见长,常表现对人生、功名的思考。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个人体验和情感为核心,融入自然景物,展现出一种淡泊的生活态度。
《太常引》创作于元代的社会背景下,诗人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批判和对个人理想的追求在此诗中充分体现。随着科举制度的普及,许多文人开始反思功名利禄的意义,诗人以渔夫自喻,表达了对平淡生活的向往。
《太常引》是一首充满哲思的诗作,诗中通过孤雁的意象,勾勒出一种远离尘嚣、追求宁静的生活态度。开篇的“冥鸿有意避云罗”既呈现出孤雁的孤独,也隐含了对自由的向往。诗人在对话中探寻栖息之处,暗示了对归属感的渴望。
“今古一渔蓑”,此句不仅描绘了渔夫的生活,还象征着诗人对简朴生活的认同。接下来的“收揽了闲人最多”,表现出诗人对闲适生活的追求,暗示在追名逐利的社会中,真正的自由或许在于内心的宁静,而非外在的功名。
诗的后半部分则转向对自我状态的反思,诗人以“求田问舍”自谦,承认自己已不再年轻,但不乏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最后一句“浑换得功名几何”,揭示了诗人对功名的冷静思考,质疑其真正价值,表现出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通过自然意象与个人情感的结合,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传达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哲学。
整首诗表达了对平淡生活的追求,对世俗功名的反思,展现出一种淡泊明志的情怀。诗人通过个人体验,揭示了对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体现了对自由与宁静的向往。
诗中“冥鸿”指的是:
诗人对“功名”的态度是:
诗中提到的“求田问舍”主要表达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