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渔父》

时间: 2025-05-07 09:05:17

诗句

纫草成春服,汲湘供晚炊。

人间风浪险,醉里几曾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9:05:17

原文展示

纫草成春服,汲湘供晚炊。
人间风浪险,醉里几曾知。

白话文翻译

将草编织成春天的衣服,从湘江汲水为晚餐烹饪。
人间的风浪多么危险,醉酒中又有几人能够知晓。

注释

  • 纫草:用草编织,指用草制成衣服。
  • 成春服:春天的衣服,象征着温暖和新生。
  • 汲湘:从湘江中汲水,湘江是中国的一条著名河流,水质清澈。
  • 晚炊:晚上的炊事,指准备晚餐。
  • 风浪险:世间的风浪比喻生活中的艰险与变幻。
  • 醉里几曾知:醉酒之中,几人能够意识到这些危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宋无(原名不详),生活在元代,是一位诗人。其诗作以自然为题材,常表现渔民生活和自然风光,风格质朴而富有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渔舟之上,诗人借渔父的生活感叹人间的艰辛与不易,体现出一种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生活艰难的思考。

诗歌鉴赏

《渔父》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渔父的日常生活,同时表达了对生活的深刻感悟。首句“纫草成春服”,通过对渔父纫草编织衣服的描写,展现了一种朴素的生活方式,传递出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接着“汲湘供晚炊”,描绘了渔父在河边汲水,为家人准备晚餐的情景,反映出一种温馨的家庭氛围。然而,诗的后两句则转向了对人世间艰险的思考,特别是“人间风浪险,醉里几曾知”,揭示了生活的无常和人们在醉酒中对生活苦难的无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整首诗通过日常生活与人生哲理的结合,表现了对生活的深刻思考,既有对渔父生活的描绘,也有对人生风浪的警醒,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理的深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纫草成春服:用草编织成春天的衣服,表达了渔父的朴素生活和与自然的紧密联系。
  2. 汲湘供晚炊:从湘江汲水,准备晚餐,表现了生活的平淡与温馨。
  3. 人间风浪险:提到生活中的不易,暗示人生的艰辛与波折。
  4. 醉里几曾知:反映出人们在醉酒中对生活艰辛的无知与麻木。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生活的艰难比作“风浪”,形象生动。
  • 对仗:如“纫草成春服,汲湘供晚炊”,工整而有韵律感。
  • 象征:春服象征着生机与希望,而风浪则象征着生活的挑战。

主题思想

全诗表达了对渔父生活的描绘以及对人间艰险的思考,展现了人生的无常与对朴素生活的珍惜,传递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生命的哲理性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朴素与自然,代表渔父的劳动与生活。
  • 湘水:象征生命的源泉,传递出自然的美好与生活的需要。
  • :象征逃避与麻木,反映出对现实的无知与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纫草成春服”中的“纫草”是什么意思?

    • A. 用草编织
    • B. 用花编织
    • C. 用丝绸缝制
    • D. 用木头制作
  2. “汲湘供晚炊”中的“湘”指的是哪个地方?

    • A. 长江
    • B. 黄河
    • C. 湘江
    • D. 珠江
  3. 诗中提到的“人间风浪险”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生活的安逸
    • B. 生活的艰难
    • C. 自然的美丽
    • D. 友情的珍贵

答案

  1. A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渔歌子》——张志和
  • 《江上渔者》——杜甫

诗词对比

《渔父》与《江上渔者》都以渔民生活为主题,但前者更侧重于对生活艰难的哲理思考,而后者则表现出渔民的乐观与自然的和谐美。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元代诗人研究》
  • 相关论文及学术文章。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成语: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寄远 酬厉玄 赠丘先生 酬鄠县李廓少府见寄 黄子陂上韩吏部 携新文诣张籍韩愈途中成 春行 行次汉上 听乐山人弹易水 雨后宿刘司马池上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见豕负涂 首肯心折 包含窥的成语 羊字旁的字 包含卖的成语 排天 芜词俚曲 养老堂 山峤 洁身守道 批亢捣虚 尤云殢雪 面字旁的字 包含朝的成语 绞丝旁的字 夕字旁的字 卤字旁的字 亟疾苛察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