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7:32: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7:32:26
结屋依山麓,衣冠尚古风。
醉人千日酒,扶杖百年翁。
云起山松绿,风回野烧红。
谁云避世者,犹自在崆峒。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依山而建的房屋,屋主身着古风衣冠,仿佛沉醉于千日的美酒之中,身边有一位拄着拐杖的老翁。云彩在山间升起,松树依旧苍翠,而秋风吹过,草野也泛红。有人说隐居的人远离世俗,但他们其实也能自在地生活在崆峒山中。
郑玉,元代诗人,生平鲜有记载,作品多以山水田园题材为主,风格清新自然,富有哲理。
这首诗创作于元代,时值社会动荡与人心浮躁之际,诗人向往隐逸生活,借古代隐士的形象表达对自然与自由的向往。
《黟坑桥亭次以文韵二首 其二》是一首描绘自然与隐逸生活的诗。诗中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描绘了一个悠然自得的隐士生活场景。开头两句描绘了隐士的居所及其古风衣着,展现出一种恬淡的生活态度。紧接着,诗人通过“醉人千日酒,扶杖百年翁”展现了一种悠久的生活智慧与洒脱,似乎在说,尽管世事纷扰,但在这片山水之间,时间是可以被忘却的。后两句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表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诗的结尾不仅反问世人对隐士的看法,更进一步强调了隐居者内心的自由与安宁,表现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自然的热爱,表现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自由的生活态度。
诗中提到的“结屋”是指什么?
“扶杖百年翁”中的“翁”意味着什么?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