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8:04: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8:04:51
寄天台道友
作者: 卢士衡〔唐代〕
相思遥指玉霄峰,
怅望江山阻万重。
会隔晓窗闻法鼓,
几同寒榻听疏钟。
别来知子长餐柏,
吟处将谁对倚松。
且住人间行圣教,
莫思天路便登龙。
全诗翻译:
我遥指玉霄峰,思念你的身影,
却只能怅然望着重重山河。
清晨隔着窗户,听到法鼓声,
在寒冷的床榻上,几度听到疏钟声。
自从分别以来,你是否常常在柏树下用餐,
吟咏之时,谁能与你相伴倚靠在松树旁?
不如留在人间传播圣教,
不要妄想那条天路就能成龙飞天。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卢士衡,唐代诗人,以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尤其擅长抒情和写景。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和人情世态,常融入哲理思考,对人生有着深刻的感悟。
创作背景: 《寄天台道友》创作于唐代,诗人可能在游历中思念与他志同道合的朋友,表达了对朋友的思念之情和对人生理想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当时文人对佛教思想的认同和向往。
这首诗以“寄”字为题,诗人通过对友人的思念,表达了对理想与人生的深刻思考。开头两句描绘了遥远的玉霄峰,象征着诗人心中的理想与向往,然而现实却是重重山河的阻隔,表达了诗人心中那份无奈和惆怅。接下来的两句描绘了晨光中的寺院生活,法鼓声与钟声交织,既有对宗教的敬仰,也隐含着对超脱世俗的渴望。
中间两句提到朋友的日常生活,诗人以“餐柏”来表达对友人清雅生活的向往,同时流露出孤独感。最后两句则是诗人的反思,虽然对天路有向往,但最终选择留在人间传播圣教,显示了他对现实的认可和对理想的坚持。这种对理想与现实的对比,呈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深刻的哲理,体现了卢士衡对人生的思索与抉择。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对友人的思念为主线,表达了对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无奈,最终选择在世间传播教义,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玉霄峰”象征什么?
诗人选择留在人间的原因是什么?
“寒榻”一词在诗中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