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山鹧鸪 其二》

时间: 2025-05-02 05:30:41

诗句

鹦鹉能言百鸟惊,鹧鸪叫噪阻人行。

珊瑚软语呈娇媚,不似班鸠得拙名。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30:41

原文展示:

山鹧鸪 其二
鹦鹉能言百鸟惊,
鹧鸪叫噪阻人行。
珊瑚软语呈娇媚,
不似班鸠得拙名。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鹦鹉的聪明与鹧鸪的叫声。鹦鹉会说话,使得百鸟为之惊动,而鹧鸪的叫声则喧闹得让人无法通行。诗中提到的“珊瑚软语”形容的是鹦鹉的柔美声音,显示出其娇媚之态,最后一句则暗示鹧鸪的名声不如班鸠那样笨拙。

注释:

  • 鹦鹉:一种会模仿人类语言的鸟,象征聪慧。
  • 鹧鸪:一种鸟类,以其叫声而著称。
  • :指声音大而嘈杂。
  • 珊瑚:这里用作比喻,形容声音柔和美丽。
  • 班鸠:一种鸟,其叫声被认为不如鹦鹉动听。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基(1311-1375),字梦阮,号天游,浙江人,元代著名诗人、政治家、军事家。他在元末明初的动荡时期,积极参与政治,主张改革,作品常以豪放、清新见长,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元代,正值社会动荡,政治腐败,诗人通过对比鹦鹉与鹧鸪,表达了对世事的思考,以及对聪明与愚蠢的反思,隐含了对社会现象的不满。

诗歌鉴赏:

这首《山鹧鸪 其二》通过对比鹦鹉和鹧鸪,展现了声音与名声的关系。鹦鹉以其聪明的言语吸引了众鸟,而鹧鸪的叫声则显得喧哗且令人厌烦,造成了人们的困扰。此处,作者似乎在暗示,尽管鹦鹉的聪明才智令人景仰,但鹧鸪却因其叫声而被忽视。诗中“珊瑚软语”一词,既表现了鹦鹉的娇媚,也隐喻了美丽声音的诱惑与吸引力。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是对比与思考,诗人通过对两种鸟类声音的描绘,反映出人们在世间的种种困扰与烦恼。此外,诗中还蕴含了对社会价值观的思考,提醒人们关注真正重要的事物,而非表面的美丽。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鹦鹉能言百鸟惊:鹦鹉的能言善语,使得其他鸟类都为之震惊,表现了其聪明与魅力。
  2. 鹧鸪叫噪阻人行:鹧鸪的叫声嘈杂,反而妨碍了人们的行走,象征着世俗的喧嚣与烦扰。
  3. 珊瑚软语呈娇媚:用“珊瑚软语”比喻鹦鹉的声音柔和动听,展现了其娇媚的一面。
  4. 不似班鸠得拙名:与班鸠的名声形成对比,班鸠虽然名声在外,但其叫声显得笨拙,暗示了社会对表象的误解。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珊瑚软语”来形容声音,增强了音韵之美。
  • 对比:通过鹦鹉与鹧鸪的对比,突显二者在声音与名声上的差异。
  • 拟人:赋予鸟类以人类特性,增强诗的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声音的描绘与对比,表达了对聪明与愚蠢、名声与实际的深刻思考,反映了社会的复杂性与人们的困惑。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鹦鹉:象征智慧与聪明。
  2. 鹧鸪:象征喧闹与无用。
  3. 珊瑚软语:象征美丽与诱惑。
  4. 班鸠:象征笨拙与被忽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鹦鹉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喧闹
    • B. 聪明
    • C. 无用
    • D. 笨拙
  2. “珊瑚软语”是用来形容哪个鸟的声音?

    • A. 鹧鸪
    • B. 班鸠
    • C. 鹦鹉
    • D. 其他
  3. 诗中哪一句表达了对鹧鸪叫声的评价?

    • A. 鹦鹉能言百鸟惊
    • B. 珊瑚软语呈娇媚
    • C. 不似班鸠得拙名
    • D. 鹧鸪叫噪阻人行

答案:

  1. B
  2. C
  3.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鹧鸪天》:辛弃疾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诗词对比:

通过与辛弃疾的《鹧鸪天》对比,可以看到同样是对鸟的描写,但辛弃疾在其中更多地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与哲理。不同的风格与情感,使得两首诗在主题与情感基调上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刘基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采桑子·平生为爱西湖好 纵囚论 丰乐亭游春三首 泷冈阡表 玉楼春·去时梅萼初凝粉 鹊踏枝 梅圣俞诗集序 减字木兰花·伤怀离抱 定风波 忆秦娥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北风之恋 拱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无私之光 包含茨的词语有哪些 矢字旁的字 推诚待物 直心 谳报 包含愕的词语有哪些 反文旁的字 招是揽非 简断编残 器满则覆 手字旁的字 特菜 爪字旁的字 悬河注水 瓦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