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4:38: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4:38:37
定风波
作者:欧阳修
把酒花前欲问公。对花何事诉金钟。为问去年春甚处。虚度。莺声撩乱一场空。今岁春来须爱惜。难得。须知花面不长红。待得酒醒君不见。千片。不随流水即随风。
在花前举杯想问你,为什么对花要诉说这金色的钟声?去年春天到底在哪里消逝?虚度光阴,莺鸟的歌声却只剩下一场空。今春来到,应该好好珍惜,难得的时光。你要知道,花的容颜不会长久。等到酒醒时你已不在,千片花瓣随流水或随风而去。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莺声”可以联系到古代文人对春天的赞美,春天是生命力最旺盛的季节,诗人用莺鸟的叫声来表现春的美好与短暂。
作者介绍: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他在诗词、散文及文学史上的影响深远,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创作背景:
《定风波》写于北宋时期,正值欧阳修的政治生涯中期,诗人在经历了政治波折之后,开始注重个人情感的表达和对生活的感悟。
《定风波》以“把酒花前欲问公”开篇,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珍惜与感慨。诗中通过对花的描绘,传达出一种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对美好瞬间的珍惜。诗人借助“莺声撩乱”的意象,传达出春天的喧闹与短暂,仿佛在提醒读者,不要在美好时光中虚度光阴。整首诗意境清新,情感真挚,既有对往昔的追忆,也有对当下的珍惜。
诗中“须知花面不长红”一句,强调了美的短暂与易逝,令人深思。最后“千片不随流水即随风”则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无常感,仿佛在告诫人们要珍惜眼前的一切。诗人在幽默中透出一丝悲凉,展现了人生态度的豁达与洒脱。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的感慨,表现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生命无常的深刻反思。诗人通过对往昔的追忆与对当下的珍惜,传递出一种豁达的生活态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把酒花前欲问公”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须知花面不长红”中的“花面”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莺声”象征着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苏轼的《水调歌头》相比,两者都探讨了时间与生命的主题,但欧阳修更侧重于对春天的描写与珍惜,而苏轼则更具哲理性,探讨了人生的无常与大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