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8:15: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8:15:09
浪淘沙 其三
作者: 王陆一 〔近代〕
丹雘峙重楹。劫火频经。
倭儿闲上大明坟。
不是孝陵歆野祭,端种繁樱。
平野碧芜匀。春毂盈盈。
是谁相顾定倾城。
还趁紫金山气好,万马晴旌。
诗人描绘了重檐高阁的景象,经历了多次劫难的地方,倭贼悠闲地踏上了大明的坟墓。这里不是孝陵的祭祀之地,而是盛开的樱花。平坦的野地一片碧绿,春天的气息盈盈而至。是谁在相互凝视,必将倾倒整个城市?趁着紫金山的气候恰好,万马奔腾,旌旗飘扬。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王陆一,近代诗人,生于动荡的时代,创作多以历史为背景,情感深邃,常反映社会现实和历史变迁。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国家动荡不安之际,诗人通过对历史遗址的描绘,表达对过往辉煌的追忆与对现状的感慨。
王陆一的《浪淘沙 其三》以生动的意象和丰富的历史感,描绘了一个曾经辉煌的王朝的遗迹。诗中开头的“丹雘峙重楹”,既是对古代建筑的描绘,也传递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与沧桑感。接着,诗人描绘了倭贼的闲适,这种对比让人感受到历史的无情与现实的冷酷。接下来的“不是孝陵歆野祭,端种繁樱”,则揭示了祭祀与春天的交错,象征着生命的延续与历史的轮回。整首诗在春天的生机中掺杂着历史的沉重,使得读者在细腻的文字中感受到一种复杂的情感:既有对历史的敬畏,也有对未来的憧憬。最后一句“万马晴旌”犹如一幅壮丽的画卷,彰显了希望与活力,令整首诗在抒情中升华至宏大的气势。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历史的追忆与反思,以及对未来的希望。诗人在历史的沉重中寻找生机,展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丹雘”在诗中指的是( )
A. 绿色植物
B. 红色建筑
C. 水流
D. 山脉
诗中提到的“倭儿”指的是( )
A. 汉人
B. 日本人
C. 朝鲜人
D. 西方人
“平野碧芜匀”描绘的是( )
A. 秋天的景象
B. 春天的生机
C. 冬天的寒冷
D. 夏天的炎热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王陆一的《浪淘沙 其三》与辛弃疾的《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在意象上都呈现了春天的生机,但前者更多地关注历史的沉重与反思,而后者则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享受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