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3:14: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3:14:45
当秋露重,横空河淡,堤外璧月低挂。
茫茫水影愁空阔,还见乱乌惊树,雪浪连野。
恰似暮潮拦海至,怯百幅云帆都卸。
怀故宇冷泪如波,悄悄入怀泻。
应念天涯鼓角,世间灯火,几日西风楼榭。
隔帘难见,但闻微叹,那管容华轻谢。
问年年此际,达曙谁同美清夜。
还休倩断翰零羽,再度关山,相思无处写。
在秋天的露水沉重时,天空中的河流显得淡淡的,堤外的圆月低低悬挂。
茫茫的水影让人感到空旷的愁苦,还能看到惊起的乌鸦在树间飞舞,雪白的浪花连同田野一起波动。
就像傍晚的潮水涌向海边,百幅船帆都开始卸下。
怀念故乡时,冷泪如波般涌出,悄悄流入心怀。
应该想起天涯的号角声,世间的灯火,几日的西风侵袭楼阁。
隔着帘子难以见到,只能听到微微的叹息,那些美丽的事物又有何妨。
问年年在这个时节,黎明时分谁能共赏这个美好的夜晚。
不再希望那断翅的飞鸟,再次跨越关山,思念无处可写。
该诗没有明显的古典典故,但融入了对中秋团圆的思考和对故乡的怀念,反映了游子的孤独与思乡情。
陈永正,现代诗人,作品多以抒情为主,常表现对生活和自然的深刻感悟,其诗风格多变,时而沉郁,时而清新。
《八归 中秋》创作于中秋时节,正值秋天,诗人借助自然景物抒发对故乡的思念与对团圆的渴望,表达了游子在外的孤独与对亲人的眷恋。
整首诗在秋意浓厚的背景下,描绘了一个游子在中秋夜的心境。开篇通过描写秋露、河水和明月,营造出一种空旷而清冷的氛围。诗人以“茫茫水影”引入情感,表达了对远方故乡的思念。接下来的“恰似暮潮”一联,借用自然现象比喻自身的情感波动,展现出一种怯懦和不安。诗中的“冷泪如波”更是将思乡之情具象化,令人感同身受。
诗的最后几句则深化了主题,反复询问“问年年此际”,表达了对岁月流逝和团圆难得的感慨。整首诗具有强烈的情感张力和画面感,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紧密结合,展现出中秋这一传统节日的独特韵味。
整首诗围绕中秋节的团圆主题,表达了游子对故乡和亲人的深切思念,以及对时光流逝和团圆难得的感慨。
诗中提到的“璧月”指的是什么?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诗中提到的“冷泪如波”是用来形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