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十二时颂》

时间: 2025-04-29 16:03:48

诗句

酉时红日下西山,草屋柴门及早关。

几个老乌松顶薄,清晨飞去夜方还。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6:03:48

原文展示

酉时红日下西山,
草屋柴门及早关。
几个老乌松顶薄,
清晨飞去夜方还。

白话文翻译

在酉时(傍晚),红日渐渐落下西山,
草屋的柴门早早关闭。
几只老乌鸦在松树的树顶上稀疏地栖息,
清晨时它们飞走,晚上才回来。

注释

  • 酉时:古代中国的时辰划分,酉时对应现代的晚上5点到7点。
  • 红日:常用来形容日落时的太阳,象征着一天的结束。
  • 草屋:用草盖的房屋,通常指乡村简陋的居所。
  • 柴门:用木柴做的门,表示简朴的生活。
  • 老乌:指老乌鸦,乌鸦的生活习性是早出晚归。
  • 松顶薄:松树的顶端稀疏,暗指老乌鸦栖息的地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梵琦,元代诗人,擅长山水田园诗,风格朴实自然,表现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观察。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元代,社会环境相对动荡,但诗人通过描绘日常生活中的景象,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歌鉴赏

《十二时颂》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傍晚时分的乡村景象,展现了自然与人居的和谐。诗中通过“红日下西山”,展现了日落时的美丽景象,给人以宁静与放松的感觉。草屋和柴门的描写,则传达了一种质朴的生活状态,仿佛在提醒人们珍惜简单而真实的生活。

“几个老乌松顶薄”则通过描绘老乌鸦栖息的场景,令人联想到时间的流逝与生活的循环,清晨飞去,夜晚归来,象征着自然的规律与生命的节奏。诗人在此不仅仅是描绘景物,更通过这些意象表达了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整首诗以清新的意象和质朴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及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同时也传达出一种淡淡的乡愁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酉时红日下西山:描绘傍晚日落的时刻,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 草屋柴门及早关:强调乡村生活的朴实与早早准备的习惯。
    • 几个老乌松顶薄:乌鸦的存在象征着生灵的安宁,松树的稀疏反映出环境的自然状态。
    • 清晨飞去夜方还:描绘了乌鸦的生活习性,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规律。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傍晚的宁静与乌鸦的归来比喻成一种生活的节奏。
    • 拟人:赋予乌鸦以生活习性,增强了诗的生动性。
    • 对仗:如“红日下西山”和“草屋柴门”,形成和谐的节奏感。
  •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描绘自然与生活场景,表现了对简朴田园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意象分析

  • 红日:象征着生命和希望,也暗示着时间的流逝。
  • 草屋:象征着朴素的乡村生活,体现了对自然的依赖。
  • 老乌:代表着自然的生灵,体现生活的规律性与生生不息。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酉时对应现代的哪个时间段?

    • A. 上午9点到11点
    • B. 下午3点到5点
    • C. 下午5点到7点
    • D. 晚上9点到11点
  2. 诗中提到的“草屋柴门”主要反映了什么样的生活状态?

    • A. 奢华
    • B. 朴素
    • C. 繁忙
    • D. 复杂
  3. “几个老乌松顶薄”中的“老乌”更像什么?

    • A. 年轻的生命
    • B. 经验丰富的生灵
    • C. 低落的情绪
    • D. 自然的隐喻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主题与自然生活相近。
  • 《山中杂诗》王维:同样描绘自然环境与人居生活的和谐。

诗词对比

  • 梁启超的《春夜喜雨》与梵琦的《十二时颂》在自然描写上有相似之处,但前者更偏向于描绘春雨的恩泽,而后者则着重于日落时分乡村的宁静与安详。两首诗都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人文的思考,但风格和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元代诗人研究》:深入探讨元代诗人的创作背景与风格。
  • 《古诗词鉴赏指南》:提供诗词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相关查询

兰陵王 至日寄蕙仙,计时当在道中 兰陵王 浔酒 兰陵王 灯下检宋荔裳观察二乡亭词,泫然有作,末并悼王西樵司勋也 兰陵王 如皋作 兰陵王 白梅 兰陵王 与张子静李贞伯朱岐凤汝其通赏芍药 兰陵王 兰陵王 秋柳和清真 兰陵王 兰陵王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舟字旁的字 胶柱鼓瑟 商计 谁子 門字旁的字 绞丝旁的字 川字旁的字 兀兀陶陶 趔趄而行 逞凶肆虐 背毁 山水衲 畦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二百五 亅字旁的字 寿终正寝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