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9:50: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9:50:34
松偃成阴,荷香去暑。过溪似是东林路。不知宿昔有谁来,寺门同听催诗雨。北马依风,凉蝉咽暮。城门半带东陵圃。江南不是米元晖,无人更得沧洲趣。
松树的阴影铺展开来,荷花的香气驱散了暑气。走过小溪,似乎来到了东林的路上。不知昨夜是谁来过,这寺门也同样听着催促诗人的雨声。北风中,马儿依着风,凉蝉在傍晚轻声鸣叫。城门一半掩映在东陵的园圃里。江南的风景可比米元晖的名声,却再没有人能体会沧洲的趣味了。
刘辰翁,字仲舒,号双清,生于宋代,是一位著名的词人和诗人。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脱俗,语言简练。
此诗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变革之际,诗人借景抒情,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事无常的感慨。
《踏莎行》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开篇的松树和荷花,构成了一幅清凉的夏日画面,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暑气的逃避。接下来的描写则引导读者进入一种怀古情怀,诗人似乎在追忆往昔,感叹曾经的游人和诗人。这里的“寺门同听催诗雨”不仅增添了诗意,更让人感受到一种文化的传承和世事的变迁。
随着诗句的深入,诗人将视野转向江南美景,提到米元晖的名声,表达了对当下无人与之共赏的失落感。整首诗以自然为背景,以情感为主线,展示了诗人对生命流转、时光易逝的深刻思考,最终形成了一种淡淡的忧伤和无奈。
整首诗歌通过自然景色与人事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及对往昔的追忆,同时也流露出对现实的思考与感慨,隐含着对生命无常的哲理。
诗中提到的“荷香去暑”指的是什么?
“不知宿昔有谁来”的意思是:
“江南不是米元晖”表达了什么情感?
与李清照的《青玉案》相比,刘辰翁的《踏莎行》更注重自然的描绘,而李清照则更多表现个人情感。两者都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对生活的独特理解与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