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23:49: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23:49:56
贺新郎 次肖韵以相解
作者:卢青山
万里成萧寂。把凄凉人间百感,付他蒲荻。只唤长风携黑雨,作就一天訇滴。滴不尽秋心一粒。兀骨芒神狂坐夜,要黄花满眼诗满壁。要醉后,扶天立。肖生哀索摧魂急。斗飞来冷坟萤影,古丛蛩迹。处我心怀冰里炭,洒我泪痕天极。问何苦萦萦寻觅?觅得平和尚自可,竟轻挑辄作孤猿泣。换与子,催花笛。
万里无声,显得冷清凋零。把人间的百般凄凉情感,交付给随风摇曳的蒲草。只希望长风能带来黑色的暴雨,演绎出这一天的沉闷。那秋天的心情,似乎无法用一滴滴泪水来表达。独坐夜晚,孤独得像骨瘦如柴的神灵,满眼只想看到黄花,墙上挂满诗句。醉后想要扶住苍天。肖生的哀愁急促,仿佛斗飞而来的冷坟上的萤火虫,古老的虫鸣声回荡在耳边。心中如同冰炭交融,泪水洒满了天际。问自己何必如此执着追寻?即使找到了平和尚,也不过是轻挑一声,便作孤猿哀鸣。换你一曲,催动花开。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卢青山,现代诗人,以其独特的情感表达和细腻的描写风格著称。其作品常常反映个人的内心世界和对社会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特定历史背景下,或许是对社会变迁或个人情感的反思。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人间愁苦的感慨。
这首诗以其寂静的开头和浓厚的哀愁基调,展现了诗人对生命与自然的深刻思考。诗中“万里成萧寂”的意象,既描绘了广袤的空间感,也暗示了内心的孤独。接着,诗人将人间的感受寄托在自然之中,表现出对生活的无奈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诗中反复出现的“黄花”和“孤猿”,不仅增强了孤独的主题,也使人感受到一种哀伤的美。最后,诗人以“换与子,催花笛”作结,突显了对美好情感的渴望和对生活的积极追求,尽管内心充满了苦楚。
整首诗在意象上层层递进,情感上由悲转喜,展现了诗人对生与死、孤独与友情的深刻理解,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与对孤独的感受,反映了人在面对自然与社会时的复杂情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万里成萧寂”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兴奋
B. 孤独
C. 快乐
“黄花”在诗中象征什么?
A. 喜悦
B. 孤独与高洁
C. 财富
诗中提到的“孤猿泣”代表了什么?
A. 欢乐
B. 孤独与悲伤
C. 生机勃勃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陶渊明的《饮酒》相比,卢青山的诗更具现代感和个人情感的复杂性,而陶渊明则更多表现出对自然的沉醉与对世俗的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