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1:24: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1:24:13
《贺新郎 其一 和其年》 —— 龚鼎孳 〔明代〕
玉笛西风发。
送宾鸿一城砧杵,千门宫阙。
秋满桑乾沙岸曲,曲曲芦花飞雪。
又报到今番圆月。
羁宦薄游俱失意,
诧长楸衣马多如发。
空刺促,贝刀末。
小山丛桂难攀折。
眼中过纷纷项领,
汝曹何物。
只有穷交堪对酒,
况是江东人杰。
任夜夜兰缸明灭。
作达狂歌吾事足,
问人生几斗荆高血。
行乐耳,苦无益。
这首词描绘了秋风萧瑟的场景,笛声在西风中悠扬而起,送别的鸿雁在城市的砧杵声中飞去,宫阙千门映衬着满秋的桑田和沙岸,芦花在飞舞如雪。如今又是圆月时分,身处他乡的游子失意而归,看到身边的人如同秋天的落叶般繁多,令人感到无奈与焦急。小山上的桂花难以折取,眼前的繁华景象让人迷惘,你们何为?只有那些贫困的朋友可以共饮,对比之下更显得江东的人杰风采。夜晚的兰缸中明灭不定,我在狂歌中找寻自我,问问人生到底能喝几斗荆高的血,享乐又有何益?
龚鼎孳,明代著名词人,其作品深受文人雅士的喜爱,风格多样,情感真挚,常以生活体验为基础,表达对人生的思考。
该词创作于作者身处异乡的失意时刻,反映了他对故土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无奈思考。
此词通过描绘秋天的意象,营造了一种凄凉的氛围,反映了作者身处他乡的孤独感。开篇的“玉笛西风发”即设下了一个音乐与自然交融的背景,笛声在西风中回荡,令人心生感慨。随后的景象描写,通过“城砧杵”和“千门宫阙”,展现了繁华的城市与游子的孤独感形成鲜明对比。
而“羁宦薄游俱失意”则直接表达了作者对身世的失落感,尤其是“空刺促,贝刀末”一句,体现了作者对生命短暂与无常的思考。结尾部分对“人生几斗荆高血”的提问,既是对生命意义的追问,也是对享乐与苦难关系的哲学思考,给人以深思。
整首词在意象运用上精致细腻,情感真挚而深沉,展现了龚鼎孳高超的艺术造诣和对人生的深刻理解。
整首词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人生的苦乐与无常,以及对友情的珍视,反映了游子对故乡的思念与人生的哲学思考。
“玉笛西风发”中的“玉笛”象征什么?
“羁宦薄游俱失意”中“羁宦”意指什么?
诗中提到的“空刺促,贝刀末”表达了什么?
龚鼎孳与李清照的作品皆涉及对人生的思考与对孤独的感受,但李清照的作品更显女性柔情,而龚鼎孳则展现了游子的壮阔与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