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双调】蟾宫曲_半窗幽梦微》

时间: 2025-04-24 20:32:06

诗句

半窗幽梦微茫,歌罢钱塘,赋罢高塘。

风入罗帏,爽入疏棂,月照纱窗。

缥缈见梨花淡汝,依稀闻兰麝余香。

唤起思量,待不思量,怎不思量。

飘飘泊泊船揽定沙汀,悄悄冥冥。

江树碧荧荧,半明不灭一点渔灯。

冷冷清清潇湘景晚风生,淅留淅零墓雨初晴,皎皎洁洁照橹篷剔留团栾月明,正潇潇飒飒和银筝失留疏剌秋声。

见希飏胡都茶客微醒,细寻寻思思双生双生,你可闪下苏卿?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20:32:06

原文展示

【双调】蟾宫曲_半窗幽梦微
作者: 郑光祖 〔元代〕

半窗幽梦微茫,歌罢钱塘,赋罢高塘。
风入罗帏,爽入疏棂,月照纱窗。
缥缈见梨花淡汝,依稀闻兰麝余香。
唤起思量,待不思量,怎不思量。
飘飘泊泊船揽定沙汀,悄悄冥冥。
江树碧荧荧,半明不灭一点渔灯。
冷冷清清潇湘景晚风生,
淅留淅零墓雨初晴,
皎皎洁洁照橹篷剔留团栾月明,
正潇潇飒飒和银筝失留疏剌秋声。
见希飏胡都茶客微醒,
细寻寻思思双生双生,你可闪下苏卿?

白话文翻译

窗外的幽梦微茫,唱罢了《钱塘曲》,赋罢了《高塘赋》。
微风轻轻拂入轻罗帐,清凉透过稀疏的窗棂,明月照亮纱窗。
朦胧中看到淡淡的梨花,隐约听到兰麝的余香。
呼唤起思念,明明不想思念,怎能不思念?
漂浮不定的小船停在沙滩,夜色悄然无声。
江边的树木碧绿幽幽,半明不灭的渔灯闪烁。
潇湘的景色冷清清,晚风轻轻吹来,
细雨初晴,墓地的雨声渐渐消退,
洁白的月光照耀着船篷,映照出团圆的景象,
正如潇潇的秋风和银筝的音声,仿佛失去了疏朗的秋声。
见那茶客微微清醒,
我细细寻找那双生的思念,你可否闪现如苏卿?

注释

  • 罗帏:轻薄的帐帘。
  • 疏棂:窗棂稀疏,透入的风和月光。
  • 缥缈:轻柔而飘渺的样子。
  • 兰麝:香料,兰花和麝香,象征清香。
  • 潇湘:指湘江地区,常用以表达思乡之情。
  • 银筝:古代乐器,象征音乐的悠扬。
  • 苏卿:可能指代美丽的女子,含有思念之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郑光祖,元代杂剧作家,字仲明,号丰溪,出生于今浙江地区。他是元代著名的杂剧作家,擅长抒情,作品多融诗词和戏曲于一体,其作品《双调夜行船》尤为著称。

创作背景:本诗写于元代,正值元代的文学繁荣时期。诗中表达了对远方人的思念和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融入了元代特有的音乐、舞蹈元素,展现出诗人与音乐、自然之间深刻的情感联系。

诗歌鉴赏

《双调蟾宫曲_半窗幽梦微》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幽静而富有诗意的夜晚。全诗以窗外的景象为引入,描写了微风、月光、香气等自然元素,营造出一种梦幻般的氛围。开篇的“半窗幽梦微茫”便引发了读者的想象,似乎一切都笼罩在柔和的梦境中。诗中的意象交织,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思绪与情感,尤其是对美好往昔与思念之人的执着追寻。

“唤起思量,待不思量,怎不思量。”这一句反复强调了思念的无奈与无法自拔,显示出人对情感的深刻体验。随着诗的推进,江边的渔灯、潇湘的晚风、清冷的雨声,皆为思念的背景,映衬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渴望。最后几句中,茶客的微醒与“你可闪下苏卿”的提问,既是对美好时光的向往,也是对现实生活中无奈的感慨,充满了浓厚的抒情气息。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半窗幽梦微茫”:窗外的梦境模糊,暗示着内心的迷茫。
  2. “歌罢钱塘,赋罢高塘”:暗指曾经吟唱的美好记忆。
  3. “风入罗帏,爽入疏棂,月照纱窗”:描绘了自然之美与静谧的氛围。
  4. “缥缈见梨花淡汝,依稀闻兰麝余香”:细腻的感官体验,传达出对美的向往。
  5. “唤起思量,待不思量,怎不思量”:思念的无奈与深沉。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思念与自然元素结合,增强情感的表现力。
  • 对仗:如“冷冷清清潇湘景晚风生”,增强了诗句的韵律感。
  • 拟人:通过“江树碧荧荧”等描绘使自然具有人情味。

主题思想:该诗核心表达了对美好往昔的追忆与对思念对象的深情眷恋,渗透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孤独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梨花:象征纯洁与美好。
  • 兰麝:代表芬芳的爱情与记忆。
  • 渔灯:象征孤独的思考与追寻。
  • 月光:寄托思念的柔情与静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双调蟾宫曲》中提到的“罗帏”指的是:

    • A. 帐篷
    • B. 窗帘
    • C. 船帆
    • D. 亭阁
  2. 诗中“冷冷清清潇湘景晚风生”描述的是:

    • A. 热闹的街市
    • B. 宁静的江边
    • C. 繁华的闹市
    • D. 乡村的田野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两者均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情感的细腻描绘,但郑光祖的作品更侧重于自然景象的描写,而李清照则注重情感的直接表达,展示了女性特有的细腻与柔情。

参考资料

  • 《元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文学与文化》
  • 郑光祖的传记与作品集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送朱质夫赴宁远知县 送杨九思赴广西都尉经历 一月一日病中口号 庚戌九日是日闻蝉 秋思(三首) 雨中书怀 经故内 即事 清明日陪杨铁崖饮城东门是日风雨 十月闻雷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恩爱夫妻 舒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聚沙之年 改姓更名 示字旁的字 自字旁的字 鬼字旁的字 露棚 寒乎 光阴荏苒,日月如流 糹字旁的字 诡俗 幾字旁的字 睹物兴情 羊肠小径 霪霖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