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蟾宫曲·梦中作》

时间: 2025-04-24 12:13:34

诗句

半窗幽梦微茫,歌罢钱塘,赋罢高唐。

风入罗帏,爽入疏棂,月照纱窗。

缥缈见梨花淡妆,依稀闻兰麝余香。

唤起思量,待不思量,怎不思量!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12:13:34

原文展示

《蟾宫曲·梦中作》

半窗幽梦微茫,歌罢钱塘,赋罢高唐。
风入罗帏,爽入疏棂,月照纱窗。
缥缈见梨花淡妆,依稀闻兰麝余香。
唤起思量,待不思量,怎不思量!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梦中朦胧的情景,窗外的景色似乎模糊而遥远,歌唱过钱塘江的美景,赋诗过高唐的壮丽。微风透过轻薄的帷帐,带来凉爽,月光洒在纱窗上,似乎能够看到梨花的淡妆,隐约闻到兰草和麝香的余香。这样的情景唤起了思念的情感,想要不去思念,却又无法控制自己,不知如何才能不去思念。

注释

  • 半窗幽梦微茫:窗外的梦境模糊不清。
  • 歌罢钱塘:吟唱完关于钱塘江的诗歌。
  • 赋罢高唐:写完关于高唐的赋诗。
  • 罗帏:轻薄的帷帐。
  • 疏棂:窗格,窗户的栅栏。
  • 缥缈:轻盈、朦胧的样子。
  • 梨花淡妆:比喻梨花如同淡妆般美丽。
  • 兰麝余香:兰花和麝香的香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郑光祖,元代著名杂剧作家和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语言和细腻的情感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女性的柔情和对生活的思考。

创作背景:本词创作于元代,正值元杂剧盛行之时,郑光祖通过诗词表达了对梦中情景的细腻感受,反映了他对爱情的向往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诗歌鉴赏

《蟾宫曲·梦中作》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梦境中的美丽景象与情感的交织。词中开篇的“半窗幽梦微茫”,即刻将读者带入一种朦胧的梦境之中,接着提到的“歌罢钱塘,赋罢高唐”,则展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历史文化的追忆。在这个梦境中,细腻的风、月光、梨花和兰麝香等意象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仿佛是回忆中珍贵的片段,这种氛围既温柔又令人沉醉。然而,尽管如此美好的景象,内心的思虑却无法抑制,最后一句“怎不思量”道出了深藏在美好之下的无奈与惆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半窗幽梦微茫:梦境透过半开的窗,显得朦胧而幽静。
  2. 歌罢钱塘,赋罢高唐:经历过对钱塘江的歌咏与高唐的赋诗,表明对过去的情感留恋。
  3. 风入罗帏,爽入疏棂,月照纱窗:风凉爽地吹入轻薄的帷帐,月光洒在窗上,营造出静谧的夜晚。
  4. 缥缈见梨花淡妆,依稀闻兰麝余香:仿佛能看到梨花的轻妆,闻到兰草和麝香的香气,令人神往。
  5. 唤起思量,待不思量,怎不思量!:内心深处的思念被唤起,尽管想要放下,却无法做到。

修辞手法:词中运用了比喻(如“梨花淡妆”)、拟人(如“风入罗帏”)、对仗等手法,使词句更具韵律感和情感深度。

主题思想:这首词的中心思想是对梦境的描绘与内心思念的纠葛,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对现实情感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幽梦:象征着内心深处的情感和记忆。
  • 梨花:象征着美丽与纯洁。
  • 兰麝:象征着高雅的情感和气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词的作者是?

    • A. 李白
    • B. 郑光祖
    • C. 杜甫
  2. “风入罗帏”的意思是?

    • A. 风吹进窗户
    • B. 风吹入轻薄的帷帐
    • C. 风在庭院中徘徊
  3. 诗中提到的“钱塘”指的是?

    • A. 钱塘江
    • B. 钱塘县
    • C. 钱塘湖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辛弃疾的《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 李清照的《如梦令》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两者都表达了对爱情的思念与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但郑光祖的词更侧重于梦境的描绘,而李清照则更注重于对情感的直接表达。

参考资料

  1. 《元代诗词选》
  2.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集》
  3. 《郑光祖研究》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金陵怀古 西江月 其三 鲁仲连陂怀古题壁 吊古木 七月七日立秋 颂古十九首 对雪一律 挽籍溪胡先生三首 其一 次韵郭教授雪二首 礼光状元塔 奉送大司寇应公还天台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丶字旁的字 坛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与民更始 鞋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酒厘 染指书 导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示字旁的字 釆字旁的字 民以食为本 一分一毫 户字头的字 文章经济 裸袖揎衣 瓦楞纸 钢口 一替一句 牛字旁的字 包含毁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