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6:04: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06:04:20
六州歌头
俞平伯
西奈半岛,战火运河封。
伊色列,邻埃及,启兵戎,逞群凶。
一水盈盈送。
欧非亚,三洲共。
惟劳动。人知重。
代天工。真个移山倒海,走多少楼舰艨艟。
旗帜飘空。万邦同。
叹山茵水。西敏寺。
违民意。竟何功。
塞得港,开罗市,俱遭轰。
硝烟蒙。
漫倚神州远,难袖手,看狼烽。
金门会。声欢沸。
振苍穹。
闻道天方古国,策群力愤发为雄。
映和平素鸽,新月晚霞红。
来往西东。
这首诗描绘了西奈半岛和运河地区的战争场景,提到了以色列与埃及之间的冲突。诗中通过“一水盈盈送”表达了欧非洲三洲的共同命运,强调了劳动者的重要性。接着提到科技的力量可以改变自然,海上战舰纷纷起航,旗帜在空中飘扬,世界各国团结一致。然而,诗人感叹自然美景与历史遗迹被战争破坏,西敏寺与民意的背离让人痛心。接着提到港口和开罗市被轰炸的惨状,硝烟弥漫。面对战争,诗人感到无奈,难以袖手旁观。在金门会议上,大家欢声雷动,振奋人心,描绘了古国的复兴与团结。最后,诗人描绘了和平的鸽子与晚霞的美丽,表现出对未来的希望与期待。
俞平伯(1889-1968),字佩弦,江苏人,著名学者、诗人、翻译家,是近现代中国文学的重要人物。俞平伯的诗歌风格受传统文化影响深厚,常常结合历史、现实,展现出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关怀。
该诗创作于20世纪中叶,正值中东地区战火纷飞的时期,反映了作者对战争的深切关注和对和平的渴望。通过历史与现实的交织,表达了对劳动者的赞美和对国家命运的思考。
《六州歌头》是一首充满历史厚重感与现实关怀的诗作。诗人在描绘西奈半岛和运河的战火时,巧妙地运用了地理与历史的结合,将当时的战争悲剧与人类的命运紧密相连。开篇即以“西奈半岛,战火运河封”切入,强烈的视觉冲击让读者感受到战争的紧迫与残酷。
接下来的“惟劳动。人知重。”表现出对劳动者的肯定与赞美,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诗中提到的“代天工”,则隐喻着科技与人类智慧的力量,暗示在面对自然与战争时,人类并非无能为力。
而“叹山茵水。西敏寺。违民意。竟何功。”更是情感的高潮,诗人对历史的深刻反思与对人心向背的无奈,展现了对和平的渴望与对现实的失望。最后的“映和平素鸽,新月晚霞红”,则是对未来的美好憧憬,象征着希望与团结的愿望。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与强烈的情感,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考与对人类命运的关注,是一首具有强烈历史感与现实意义的作品。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战争的反思与对和平的渴望,表达了作者对人民命运的关切,以及对未来团结与合作的期待。
《六州歌头》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西敏寺”象征什么?
诗中提到的“金门会”指代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