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0:49: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0:49:18
六州歌头 题万里江山图
作者: 卢挚 〔元代〕
诗成雪岭,画里见岷峨。
浮锦水,历滟滪,灭坡陀。
汇江沱。唤醒高唐残梦,
动奇思,闻巴唱,观楚舞,
邀宋玉,访巫娥。
拟赋招魂九辩,空目断云树烟萝。
渺湘灵不见,木落洞庭波。
抚卷长哦。重摩娑。
问南楼月,痴老子,
兴不浅,意如何。
千载后,多少恨,付渔蓑。
醉时歌。日暮天门远,
愁欲滴,两青蛾。
曾一舸。奇绝处,半经过。
万古金焦伟观,鲸鳌背,
尽意婆娑。更乘槎欲就,
织女看飞梭。
直到银河。
这首诗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观和悠久的历史文化。诗人在雪山之上,欣赏到画中壮阔的岷山。而流水如锦,滟滪波光,仿佛将坡陀的影子都融化了。江水汇聚,唤醒了高唐的残梦,激发了诗人的奇思妙想。他听到巴蜀的歌声,看到楚地的舞蹈,邀请宋玉与巫娥共聚。诗人欲赋《招魂九辩》,却只能空望云树,烟萝萦绕。湘灵隐没,洞庭湖水波动,抚卷长吟,反复摩挲。诗人询问南楼的明月,痴情于老子的哲思,心中情感如何?千年之后,多少遗恨都归于渔夫的蓑衣。醉酒时歌唱,日暮时天门遥远,愁绪欲滴,青蛾双眼。曾经一叶小舟,奇绝之处半路经过,万古金石的壮观,如鲸鱼与鳌背,尽情舞动。更欲乘着木筏,去看织女的飞梭,直到银河的彼端。
作者介绍:卢挚,元代诗人,以其豪放的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著称。他的作品在表现自然风光的同时,常融入历史文化的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在欣赏了万里江山的图画后创作的,诗人通过对画作的联想,表达了对自然和历史的深刻感受。
《六州歌头 题万里江山图》是一首构思精巧、情感丰富的作品。诗人在描绘壮丽山河的同时,深入探讨了文化的传承与个人的情感。开篇即以“雪岭”引入,构筑了一个高远的意境,接着通过“浮锦水,历滟滪”的描写,生动展现了水的柔美与流动,形成了动静结合的画面。诗中多次提及历史人物与神话,反映了诗人对文化的深厚敬意,也暗示了诗人与历史的对话。
整首诗在结构上层次分明,前半部分多描绘自然景观,后半部分则转向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从外在景物到内心情感的转变。最后的“直到银河”不仅仅是空间的延展,更是时间的升华,象征着对美好理想的追求与对历史的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该诗运用了比喻、拟人等手法,通过“浮锦水”形象地描绘了水的美丽,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感。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描绘壮丽的山河,表达了对历史文化的敬仰与对个人情感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理想和美的追求。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高唐”象征什么?
诗人对“南楼月”的询问反映了哪种情感?
诗中的“日暮天门远”传达了怎样的意境?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