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2:00: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2:00:11
六州歌头•凤凰山吊南宋行宫 作者: 沈谦 〔明代〕
烟销艮岳,一马却浮江。南渡事,真草草,寓钱唐。正苍黄。怎爱湖山秀,新歌竞,离宫起,将二帝,冰天苦,竟相忘。恸哭朱仙三字,成疑狱,自弃封疆。反半湖灯火,蟋蟀当平章。播越堪伤。遂销亡。空馀五寺。山钟歇,悲辇路,草荒荒。子规叫,精灵出,景凄凉。泪沾裳。回忆骑驴笑,厓山远,断归航。西湖上,却依旧,奏笙簧。闻道鹤归华表,城郭是,人去何方。恨东风一夜,吹变几沧桑。满地斜阳。
在烟雾消散的艮岳山下,马儿轻轻漂浮在江面上。南渡的事情,真是草草了事,止于钱塘江边。正值苍黄之际。怎能不爱那湖光山色的秀美,新歌争相传唱,离宫之上,将二位皇帝的冰冷苦楚,竟然相互遗忘。恸哭中提到的“朱仙”三字,成了疑狱的根源,自我放弃了故土。半湖的灯火映照着蟋蟀的鸣叫,播下越地的伤感,最终导致了亡国的悲剧。空余的五座寺庙,山中的钟声停歇,悲哀的辇路满是荒草。杜鹃在叫,精灵出没,景象凄凉,泪水沾湿了衣裳。回忆起骑驴而笑的往昔,厓山遥远,归航的路断了。在西湖上,却依旧有笙簧的乐声。听说鹤归华表,城郭之间,人们又去向何方?恨那东风一夜之间,竟吹变了如此多的沧桑。满地的斜阳,映照着一切。
作者介绍:沈谦,明代诗人,生平不详,以其独特的诗风和情感见长,常表现对历史和故国的怀念。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南宋灭亡后,表现了对南宋故都和皇室的怀念,深刻反映了作者对历史沧桑的感慨。
《六州歌头•凤凰山吊南宋行宫》表达了作者对南宋灭亡的沉痛感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现了历史的悲凉。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烟销艮岳”、“半湖灯火”等,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诗人通过对过往的回忆,表现出对故国的深切怀念。特别是“恸哭朱仙三字”一句,直白地道出了对南宋灭亡的悲痛和无奈。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沉重而悲伤,反映了历史的巨变对个人和国家的影响。通过对自然与历史的结合,沈谦展示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使得整首诗在细腻的抒情中,传达出对故国的无尽思念和对历史变迁的深刻反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怀旧和感慨,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思考和对故国的无尽思念,展现了诗人对历史沧桑的感慨与哀伤。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南渡”指的是哪个历史事件?
“朱仙三字”在诗中象征什么?
诗中“子规叫”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