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2:26: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2:26:36
东海鲤鱼摇赤尾,舳舻尽发江南来。
帆樯出没蛟鼍窟,灵雨神风劳帝子。
紫衣使者麾金幢,麒麟煖玉隐天香。
元君昼下翠旗湿,百灵冉冉天吴立。
使君骑马历东吴,吴中父老争迎趋。
自言春涛漂白骨,官家下诏复征役。
今年陇亩粳稻空,县官索租到疲癃。
丁男登山拾橡栗,妻孥含酸向人泣。
使君北来候神人,应怜赤子百忧集。
明年海若不扬波,君归宣室当如何!
东海的鲤鱼摇动着红色的尾巴,船舶从江南陆续出发。
帆桅在蛟龙和鳄鱼的洞穴间出现又消失,灵雨和神风劳累了天帝的儿子。
紫衣使者挥舞着金色的旗帜,麒麟在温暖的玉石中隐匿着天上的香气。
元君在阳光下,翠绿色的旗帜被雨水浸湿,百灵鸟悠然自得地在天上栖息。
使君骑马走过东吴,吴中的父老争先恐后地迎接他。
自言春天的潮水漂浮着白骨,官方下令复征役。
今年的稻田一片空旷,县官索租已让人疲惫不堪。
年轻人爬山捡橡树果,妻儿含泪向别人诉苦。
使君北上等待神灵,应该怜悯那些忧愁的百姓。
明年如果海面不再波涛汹涌,你归去后又该如何呢?
宋沂,元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丰富的情感著称。其作品常常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和自然景观,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东海谣》是宋沂为迎接宋大监而作,表达了对神明的敬仰和对百姓疾苦的同情。诗中通过描绘海上神灵的仪仗,反映了人们对神灵的信仰与依赖,同时也隐含了对时局的忧虑和对未来的思考。
《东海谣》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神灵和人间百态的细腻观察。开篇以“东海鲤鱼摇赤尾”引入,带出一种生动的海洋气息,展现了江南水乡的灵动与活力。接着,诗人描绘了神灵降临的场景,灵雨神风的描写,不仅营造出神秘的氛围,更是将人们对神明的崇拜与期待融入其中。
诗的中段,诗人转而关注人间的疾苦,“自言春涛漂白骨”一句,深刻地揭示了因战乱而造成的惨痛现实,反映了普通人生活的艰辛与无奈。尤其是“县官索租到疲癃”展现了官民之间的矛盾与苦痛,令人感到深深的同情与无奈。
最后,诗人以“明年海若不扬波,君归宣室当如何”作结,既是对未来的无奈叹息,也流露出对人间百姓的深切关怀。全诗在描绘宏伟神灵景象的同时,也深刻地反映出社会现实与人心所向,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与艺术感染力。
整首诗通过描绘神灵与世俗的交汇,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关注与对人间疾苦的同情。它不仅是对神灵的歌颂,更是对百姓命运的深切关怀,表达了对未来的忧虑与期待。
诗中提到的东海生物是什么?
A. 鲤鱼
B. 鳄鱼
C. 蛟龙
诗中描绘的使君是从哪里来的?
A. 南方
B. 北方
C. 东吴
“明年海若不扬波”中“扬波”是指什么?
A. 风平浪静
B. 波涛汹涌
C. 海水平静
李白的《庐山谣》同样描绘了自然与人心的交汇,表现了对自然的崇敬与对人生的思考;杜甫的《春望》则更为直接地反映了战乱中的百姓疾苦,情感更加沉重。两者都在不同层面上探讨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与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