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13: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13:42
风飐,波敛,团荷闪闪,珠倾露点。木兰舟上,何处吴娃越艳藕花红照脸。大堤狂杀襄阳客,烟波隔,渺渺湖光白。身已归,心不归,斜晖,远汀鸂鶒飞。
微风轻拂,波浪渐渐平静,荷花在阳光下闪烁着光芒,露珠在花瓣上轻轻滑落。在木兰舟上,哪里能见到吴地的美人,越地的艳丽藕花映红了她的脸庞。大堤上,襄阳的客人被狂风骤雨般的情绪打击,烟波弥漫,湖水渺茫,白色的光影朦胧。身体已经回到家中,心却依然游离,斜阳下,远处的岸边鸳鸯飞翔。
作者介绍:孙光宪,五代时期的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诗歌以描写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见长,风格清新婉约。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五代时期,社会动荡、战乱频繁,诗人在动荡的背景中,借景抒情,表达内心的思乡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河传·风飐》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色与人情感的诗作,诗人在水边舟上,眼前的美丽景色与心中的情感形成鲜明对比。诗的开头,轻风徐来,波澜消退,映衬出一种宁静的氛围。团荷在阳光下闪烁,露珠点缀其间,营造出一种生机勃勃的美好场景。
而当诗人提到“吴娃”和“越艳藕花”时,暗示了对美人的思念和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尤其是“照脸”一词,表现了诗人对美的向往和对爱情的渴望。
接着,诗人提到“大堤狂杀襄阳客”,显现出一种情感上的冲突,尽管身处美景之中,内心却难以平静,仿佛被外界的风浪所困扰。最后一句“身已归,心不归”,点明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孤独,既有对故乡的归属感,又有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这种情感的复杂性让整首诗充满了层次感和深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美的追求、对往事的怀念,以及在动荡环境中人们心灵深处的孤独与矛盾。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吴娃”指的是: A. 一种花 B. 美丽的女子 C. 一种鸟
诗中“身已归,心不归”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故乡的思念 B. 对爱情的渴望 C. 内心的孤独与矛盾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月下独酌》相比,孙光宪的《河传·风飐》更关注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的结合,而李白则是更多地展现了酒与诗的豪放与洒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