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5:48: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48:08
摸鱼儿
作者: 王哲 〔元代〕
叹骷髅卧斯荒野。伶仃白骨潇洒。
不知何处游荡子,难辨女男真假。
抛弃也。是前世无修,只放猿儿傻。
今生堕下,被风吹雨浥日晒,更遭无绪牧童打。
余终待搜问因由,还有悲伤,那得谈话。
口衔泥土沙满眼,堪向此中凋谢。
长晓夜。算论秋冬年代,春和夏。
四时取寡。人家小大早悟,便休夸俏聘风雅。
这首诗表达了对荒野中骷髅的感叹,孤零零的白骨显得潇洒不羁。无从分辨的游荡者,男男女女难以辨认。抛弃的命运,似乎是前世没有修行,才让人感到如此傻。今生堕落,经历风雨和日晒,还遭到无情的牧童打击。我最终还是想要追问原因,但又充满悲伤,难以言谈。嘴里满是泥土,眼中满是沙尘,仿佛在这荒野中凋谢。漫长的夜晚让我思考,秋冬、春夏的轮回。四季的变化让我感到贫乏,早起的人们已经觉悟,不再夸耀那些风雅之事。
作者介绍:王哲,元代诗人,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对社会现象的深刻观察而闻名。
创作背景:本诗反映了作者对生命无常、孤独和人际关系的深刻思考,生动地描绘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疏离感。
这首《摸鱼儿》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生命的脆弱与孤独。诗中通过描写骷髅和白骨,传达了对死亡的无奈与感慨。诗人将自己对生命的思考与自然的景象结合,营造出一种荒凉的氛围。在这荒野中,游荡的人仿佛失去了归属,无法辨认性别,暗示了人们在社会中迷失的状态。
诗中提到的“被风吹雨浥日晒”,不仅描绘了自然的侵蚀,也象征着时间对人生的影响。而“无绪牧童”的出现,则是对现实的讽刺,反映了人们对生活的无奈。诗的最后,诗人以“口衔泥土沙满眼”结束,象征着对现实的绝望与无能为力。
这首诗在结构上紧凑,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深刻理解与感悟,让人感受到一种对于存在的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探讨了生命的脆弱、孤独感以及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
诗词测试: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游荡子”是指什么?
填空题:诗中“口衔____沙满眼”描绘了诗人对现实的感受。
判断题:诗中提到的“骷髅”代表了诗人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对/错)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王哲与温庭筠在对孤独的描写上,有着相似的情感基调,但王哲更加强调对生命无常的思考,而温庭筠则更多地表现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