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8:21: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8:21:26
作者: 刘斯翰 〔当代〕
类型: 古诗词
红棉南国,相携千里,犹记当日。
雪梨岂非谶,正痴缠芳泽。
试玩新词酸鼻翼。
想京华晓月无色。
钟楼罢清响,入孤眠窗格。
在那红棉盛开的南国,我们手拉手走过了千里,依然记得那一天。
雪梨的花香难道不是预兆,正如我对你深深的眷恋。
尝试写新的诗词却勾起了鼻酸的感觉。
想起京城的清晨月光却显得无色。
钟楼的清响停止了,回到孤独的窗前入睡。
作者介绍: 刘斯翰,现代诗人,以细腻的情感和独特的视角著称,作品常常探索个人情感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创作背景: 这首诗很可能是在作者回忆少年时光、青春岁月时所作,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青春的追忆。
《忆少年》在语言上运用了细腻的描绘和清新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青春和往昔的深情回望。首句通过“红棉南国”引入,给人以温暖的感觉,勾勒出一个充满生机的南方景象,并通过“相携千里”传达出一种亲密无间的情谊。接下来,诗人以“雪梨岂非谶”引入对爱的思考,雪梨的花香成为青春爱情的象征,表达出那种纯净而美好的情感。
随着诗歌的深入,诗人尝试用新词表达对旧时光的怀念,却又感受到一丝酸楚,暗示了成长带来的遗憾。对“京华晓月无色”的描写,则表现了一种失落与孤独,仿佛在繁华的城市中,反而感受到了一种无色的空虚。最后一句“钟楼罢清响,入孤眠窗格”则进一步深化了孤独感,清响的结束象征着时间的流逝,而孤独的入睡则是对往昔无法再次相拥的无奈。
整首诗在情感上层层递进,既有对友情的珍视,也有对青春的惋惜,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充满了诗意的思考与情感的交织。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青年时代友情与爱情的怀念,反映了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孤独与思考,展现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红棉南国”主要象征什么?
A. 孤独
B. 热情与生命
C. 失落
“钟楼罢清响”中的“清响”指的是什么?
A. 清晨的鸟鸣
B. 钟声
C. 朋友的笑声
诗人对往昔的情感是怎样的?
A. 充满遗憾与孤独
B. 欢快与轻松
C. 忘记与放下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