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0:34: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0:34:55
玉堂政要谪仙人,何意先成采石坟。
人物渺然时事异,漫今平地有青云。
这位在玉堂中执政的官员如同谪仙,怎料却先行成了采石的坟墓。
在这纷繁的时代,人物已显得渺小,然而如今在平地上仍能看到青云。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谪仙”一词出自古代的神话传说,表示有才华的人被贬到人间,反映了诗人对王公才华的惋惜与无奈。此外,“青云”常用于形容高升的愿望和前途,与王公的理想形成对比。
作者介绍: 黄溍,元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著称。他的诗歌常表现出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和对人性的关怀。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王公去世之际,表达了对其才华与命运的感慨。王公生前是政治上的重要人物,但最终却遭遇了不公的命运,诗人以此诗怀念其生平,抒发了对人才被埋没的惋惜。
这首诗逻辑严谨,情感真挚,展现出诗人对王公的深情怀念和对社会现象的反思。首句以“玉堂政要”的尊称引入,迅速将读者带入朝廷的政治氛围,接着用“谪仙人”形象化地描绘出王公的卓越才华与不凡气度。然后转入“何意先成采石坟”,以对比的手法揭示了王公的悲惨命运,这种强烈的反差让人感到深深的惋惜。
接下来的两句中,诗人通过“人物渺然”与“青云”形成鲜明对比,表达出在历史长河中,人与时代的关系是何等微妙。在这个动荡的时代,许多有才华的人都被历史遗忘,而诗人则用“青云”来象征理想与希望,暗示即使在平地之上,仍然有追求高远理想的可能性。这种思想在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中屡见不鲜,反映出人们对理想与现实关系的永恒探索与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王公才华与命运的惋惜,以及对社会环境对人才的无情压制的思考。诗人在感叹之余,更传达了一种不屈不挠、追求理想的精神。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玉堂政要”中的“玉堂”指的是什么?
诗中哪个意象象征高位与理想?
诗人对王公的态度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在杜甫的《春望》中,也有对人才与命运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在战乱中的无奈与对未来的希望。两首诗在情感基调上有相似之处,都在反映历史的变迁与个人命运的交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