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苏幕遮 小云栖道中》

时间: 2025-05-01 01:58:17

诗句

乍晴天,旧游地。

夹道松杉,偃蹇苍龙睡。

竹笕通泉声破碎。

落日无边,心事残红外。

引诗情,添画意。

不散疏钟,淼淼声依水。

竹气四山青到寺。

花发残春,鸿是哀鹃泪。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58:17

原文展示:

苏幕遮 小云栖道中
作者: 黄公渚 〔近代〕
乍晴天,旧游地。夹道松杉,偃蹇苍龙睡。
竹笕通泉声破碎。落日无边,心事残红外。
引诗情,添画意。不散疏钟,淼淼声依水。
竹气四山青到寺。花发残春,鸿是哀鹃泪。

白话文翻译:

初晴的天气,回到曾经游玩的地方。道路两旁是松树和杉树,像懒散的苍龙在沉睡。
竹笕的水声细碎而清晰,落日无边无际,我的心事如同残红花瓣飘散在外。
引发了我的诗情,增添了画面的意境。钟声依旧悠远,淙淙的水声伴随着我。
竹子的清香弥漫四方,青翠蔓延到寺庙。春天已然逝去,唯有鸿雁在哀鸣,像是泪流满面。

注释:

  • 乍晴:刚刚放晴,形容天气变化。
  • 夹道松杉:指道路两旁种植的松树和杉树。
  • 偃蹇:形容懒散地趴着,像龙一样悠闲。
  • 竹笕:竹制的小桥或竹篱。
  • 破碎:声响细腻而清脆,形容泉水的声音。
  • 心事残红外:心中的忧愁与残留的红花形成对比。
  • 淼淼声依水:形容水声悠长,带有一种流动感。
  • 竹气:竹子的气息或香气。
  • 鸿是哀鹃泪:鸿雁的叫声像在悲鸣,似是泪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公渚(1871-1929),字士行,号公渚,近代诗人,生于浙江,擅长词、诗,受传统文学熏陶,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和自然景色,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该诗作于黄公渚游历云栖地区时,描绘了自然景色与内心感受的交融,表达了对往昔游历的怀念及对自然美的感悟。

诗歌鉴赏:

《苏幕遮 小云栖道中》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的词作,展现了黄公渚深厚的文学功底与对美好自然的敏感。开篇通过“乍晴天,旧游地”引入,既点明了天气的变化,也唤起了作者对往日游玩的回忆。接着,诗人用“夹道松杉,偃蹇苍龙睡”描绘了道路两旁的松杉树,形象生动,仿佛让人看见一条静谧的林荫道。

诗中“竹笕通泉声破碎”,以竹笕引出泉水的声音,清脆悦耳,进一步营造出宁静的氛围。而“落日无边,心事残红外”则以落日的壮阔与心事的渺小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诗人在美景中难以摆脱的忧伤。接下来的“引诗情,添画意”,展现出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感悟与创作灵感,似乎在这幅画卷中,诗歌与画意交融,成为一种心灵的寄托。

最后,竹气四山青到寺,展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心灵归宿的渴望,而“花发残春,鸿是哀鹃泪”则将情感推向高潮,花开的残缺与鸿雁的哀鸣,象征着春天的逝去与生命的无常,令人感慨。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内心的思考,令人沉醉于那份清新而又略带忧伤的意境之中。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乍晴天,旧游地:初晴的天气回忆起以前游玩的地方,直接引入主题,设定场景。
  • 夹道松杉,偃蹇苍龙睡:描绘道路两旁的松杉,形象地表现出一种静谧的氛围。
  • 竹笕通泉声破碎:泉水流动的声音与竹笕相结合,显得生动清新。
  • 落日无边,心事残红外:落日的壮观与心事的忧愁形成强烈的对比,表达内心的复杂情感。
  • 引诗情,添画意:自然的美激发了诗人的创作灵感,诗与画相得益彰。
  • 不散疏钟,淼淼声依水:钟声悠长,伴随着水声,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 竹气四山青到寺:竹子的清香弥漫,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 花发残春,鸿是哀鹃泪:春天的逝去与鸿雁的哀鸣,象征着生命的无常与感伤。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夹道松杉,偃蹇苍龙睡”,将松杉比作沉睡的苍龙,形象生动。
  • 拟人:钟声和水声被赋予生命,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对仗:如“引诗情,添画意”,工整对仗,增添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过往时光的追忆与感慨,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和对人生无常的思考,情感基调略显忧伤但又充满诗意。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松杉:象征坚韧与长寿,代表自然的力量。
  • 竹笕:象征清雅与灵动,表现诗人的高洁志向。
  • 落日: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
  • 鸿雁:寓意思念与离别,传达心灵的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乍晴天”指的是什么? A. 刚刚放晴的天气
    B. 昨天下雨的天气
    C. 一直阴天的天气

  2. “竹气四山青到寺”中“竹气”指的是什么? A. 竹子的香气
    B. 竹子的颜色
    C. 竹子的形状

  3. 诗中提到的“鸿是哀鹃泪”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与欢快
    B. 哀伤与思念
    C. 宁静与安详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如梦令》与《苏幕遮》在意境上都表现了对自然的描绘与内心感受的交织。李清照的作品更倾向于柔情细腻,而黄公渚则结合了更多的自然元素与哲理思考,形成了不同的风格。

参考资料:

  • 《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现代诗歌史》
  • 《黄公渚诗词选集》

相关查询

醉吟 病中杂咏十首 读夏书 和范待制秋兴 湖上晚归 幽居即事 避暑松竹间 秋怀十首以竹药闭深院琴樽开小轩为韵 六言杂兴 村舍杂书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亠字旁的字 走之旁的字 角字旁的字 珍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柝击 拍案惊奇 分浅缘悭 耂字旁的字 观形察色 一口两匙 包含半的成语 操必胜之券 文章宗工 何伺 貝字旁的字 实干 辞恉 包含姐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