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0:20: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0:20:05
苏幕遮 鞦韆
作者:沈谦 〔明代〕
草烟低,池水浸。
一带帘栊,几处莺声唤。
绣线休挑歌莫按。
催上鞦韆,挽脱泥金襻。
翠眉颦,云髻乱。
愿做游丝,不放桃花瓣。
归骑踌躇杨柳岸。
柳外斜晖,蓦地香风散。
草烟弥漫,池水轻轻浸润。
一条帘子挂着,几处黄莺在呼唤。
绣线暂时不挑,歌声也不急着按。
快来推上秋千,轻轻挽掉泥金的绳环。
她眉头微皱,云髻也有些凌乱。
我愿意化作游丝,不去放开桃花瓣。
归来的骑士在杨柳岸踌躇不前。
柳外的斜阳,突然间香风四散。
作者介绍
沈谦,明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以婉约、清新见长,深受当时文人的推崇。
创作背景
《苏幕遮 鞦韆》创作于春夏交替之际,诗中描绘了春天的自然美景与人们的闲适生活,反映了明代社会的生活情趣与风俗。
整首诗描绘了一个温柔而宁静的春日场景,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开篇以“草烟低,池水浸”引入,让人感受到春日的轻柔与宁静。接着,诗人通过“莺声唤”传达出春天的生机,表现出一种轻松的气氛。
“绣线休挑歌莫按”一句则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随意态度,似乎在呼唤着人们放下繁杂的琐事,享受眼前的美好。
“催上鞦韆,挽脱泥金襻”描绘了儿童在秋千上嬉戏的场景,展现了欢乐与纯真。
随后,诗人用“翠眉颦,云髻乱”描写了女子的美丽与娇羞,表达了对青春恋爱的向往。
最后的“归骑踌躇杨柳岸”,则营造出一种淡淡的离愁,柳外的香风散去,留下的是对美好时光的无限怀念。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丰富的意象,传达了深厚的情感与对生活的热爱。
逐句解析
草烟低,池水浸。
描绘了春日温和的景象,草烟轻盈,池水轻轻荡漾,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一带帘栊,几处莺声唤。
帘子随风轻轻飘动,黄莺在呼唤,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绣线休挑歌莫按。
暂时放下繁忙的工作,享受生活的美好时光。
催上鞦韆,挽脱泥金襻。
轻松推起秋千,象征着无忧无虑的童年与欢乐。
翠眉颦,云髻乱。
描绘女子的美丽与羞怯,增添了诗歌的柔情。
愿做游丝,不放桃花瓣。
表达了对爱情的向往与执着,愿意为所爱之人化作轻柔的游丝。
归骑踌躇杨柳岸。
可以理解为对离别的感伤,骑士在柳岸踌躇,象征着不舍与思念。
柳外斜晖,蓦地香风散。
夕阳的余晖与香风的飘散,营造出美好的春日景象,但也暗示着时间的流逝。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丰富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青春与爱情的向往。诗中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愁,反映了人们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怀念。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选择题
诗中“草烟低,池水浸”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象?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D. 冬天
填空题
诗中“愿做游丝,不放__。”
判断题
诗中提到的“鞦韆”象征着忧愁。 (对/错)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沈谦的《苏幕遮 鞦韆》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均描绘了春天的美丽,但沈谦更注重自然景色的描绘,而李清照则更加侧重对情感的抒发。两者都有对青春和爱情的思考,不过表现手法各有不同。
这些材料可以帮助深入理解沈谦的诗歌及其创作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