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5:50: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5:50:41
陆游的《读夏书》原文如下:
巨浸稽天日沸腾,九州人死若丘陵。一朝财得居平土,峻宇雕墙已遽兴。
这首诗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状况的感慨。诗人借用自然景象比喻社会的动荡与人们的苦难,描绘了一个因财富而改变的社会环境。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九州”,是古代对中国的称呼,反映诗人关心国家的命运与人民的生活。同时,“巨浸”与“丘陵”意象的运用,表现了自然灾害与人间苦难的紧密联系。
作者介绍: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词人,在文学上具有重要地位。他的诗歌风格豪放、深沉,常常关注国家与民生。
创作背景: 《读夏书》创作于南宋时期,当时国家动荡,民众生活困苦,诗人通过诗歌表达了对社会现状的关注与思考。
《读夏书》是陆游对当时社会现状的深刻反思。诗的开头用“巨浸”描绘了自然灾害的景象,暗示了社会的动荡与不安。接下来的“九州人死若丘陵”则通过夸张的方式,展现了人们因战争、灾难而死去的悲惨状况,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
在“财得居平土”一句中,陆游揭示了财富带来的社会变化,暗示了一种因金钱而引发的道德滑坡。最后“峻宇雕墙已遽兴”则是对奢华生活的批判,表现了人们在物质追求上的狂热,同时也对比了贫困与富裕之间的巨大差异。
整首诗情感深沉,字里行间渗透着对社会的忧虑与不满,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家国命运的关心。陆游用简练而有力的语言,传达出深刻的社会观察,使得这首诗在历史长河中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和社会意义。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社会现状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对国家与人民命运的关心,以及对奢华生活的批判。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诗歌的情感基调,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的深刻思考。
诗词测试:
《读夏书》的作者是谁?
A) 杜甫
B) 陆游
C) 李白
D) 白居易
“九州人死若丘陵”强调了什么?
A) 天灾
B) 战争与苦难
C) 富裕生活
D) 自然美
诗中提到的“峻宇雕墙”主要反映了什么?
A) 自然环境
B) 贫穷
C) 奢华与腐化
D) 战争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陆游与杜甫同为关注社会的诗人,陆游的《读夏书》与杜甫的《春望》均反映了社会动荡与人们的困苦,但陆游更侧重于对奢华生活的批判,而杜甫则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