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

时间: 2025-04-26 02:33:44

诗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2:33:44

诗词名称: 《静夜思》
作者: 〔李白〕
类型: 古诗词

诗歌内容: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生成内容:

原文展示: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白话文翻译:
床前洒下的月光,
让我怀疑是地面上的霜。
我抬起头来仰望明亮的月亮,
低下头去思念我的故乡。

注释:
字词注释:

  • 明月光:明亮的月光。
  • 疑是:怀疑是。
  • 地上霜:指地面上结的霜,暗示寒冷的夜晚,营造孤独的氛围。
  • 举头:抬起头来。
  • 低头:低下头去。
  • 思:想念。
  • 故乡:生长的地方。

典故解析:
这首诗没有具体的典故,但“明月”自古以来是思乡情的象征。在古代诗词中,月亮常常与思乡、孤独等情感相联结。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著名诗人,被誉为“诗仙”。他的诗歌以豪放、奔放著称,题材广泛,风格多样。

创作背景:
《静夜思》是李白在旅途中思念故乡时写的,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与孤独感。作品反映了那种游子在外的无奈和对家的渴望。

诗歌鉴赏:
《静夜思》是一首短小精悍的五言绝句,虽字数不多,却蕴含了深厚的情感。诗的开头用“床前明月光”描写了夜晚的宁静和美丽,月光透过窗户洒在床前,营造出一种清冷的氛围,给人以宁静之感。接下来的“疑是地上霜”则通过怀疑的语气,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寒冷和孤寂,诗人以此表达心中的惆怅与思念。

“举头望明月”是对月亮的直接描摹,月亮在古代文化中象征着思乡与团圆,诗人在此时抬头仰望,仿佛在寻找与故乡的联系。最后一句“低头思故乡”,情感达到了高潮,诗人低下头去,沉浸在对故乡的回忆中,生动地展现了游子在外的孤独与思乡之情。

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通过简单的语言传达了深厚的情感,展现了李白作为诗人的卓越才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床前明月光:描绘了夜晚的景象,营造出静谧的氛围。
  • 疑是地上霜:表达了诗人对月光的错觉,暗示了内心的迷茫与孤独。
  • 举头望明月:动作的变化,从静到动,表现了诗人对月亮的渴望与思考。
  • 低头思故乡:情感的转折,表现出思乡情愫的浓烈。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月光比作霜,增加了诗的意境。
  • 对仗:整首诗的对仗工整,增加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思乡,表现了游子在异乡的孤独与对故乡的深切怀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明月:象征着思乡与团圆。
  • 床前:暗示了个人的私密空间,体现了孤独感。
    -霜:象征着寒冷,增加了诗的情感深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静夜思》的作者是谁?
    A. 杜甫
    B. 李白
    C. 白居易

  2. 诗中“明月”象征着什么?
    A. 财富
    B. 思乡
    C. 朋友

  3. 诗的最后一句是什么?
    A. 低头思故乡
    B. 望月思故乡
    C. 思君情难忘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月夜忆舍弟》杜甫
  • 《静夜思》王维

诗词对比:
李白的《静夜思》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都表达了思乡之情,但李白更侧重于个人的孤独感,而杜甫则结合了对兄弟的思念,体现了更为复杂的情感层次。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李白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查询

浣溪沙 花溪归棹 浣溪沙 浣溪沙·拟南唐中主 浣溪沙 浣溪沙十一首·杭沪道中所闻 其八 浣溪沙·同杏丈、彦通泛舟南湖,止于觚斋,时主人游沪未归,赋小词二章留赠 其二 浣溪沙 再和 浣溪沙 岁杪 浣溪沙 其二 浣溪沙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付诸丙丁 包含伞的词语有哪些 马字旁的字 坐失机宜 营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肉字旁的字 包含尘的词语有哪些 学玩 龙藻 发威动怒 扰从 包含苗的词语有哪些 龍字旁的字 两点水的字 芊眠 糸字旁的字 遥遥华胄 烟雾尘天 乐极则悲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